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章 清朝名相李光地:從理學到廟堂的傳奇一生

一、初入仕途

李光地的早期生涯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生於明末清初動盪不安的時代背景下,祖上原籍福建延平(今福建南平),據傳是唐初江王李元祥的後裔。家族後來遷居至泉州府安溪縣湖頭鄉(今安溪縣湖頭鎮)。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九月六日,李光地在這個充滿書香氣息的家庭中降生。自幼就展現出了非凡的聰明才智,勤奮好學,為他後來在科舉道路上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他十三歲那年,李光地和他的家人不幸遭遇了一群山賊的襲擊。面對這樣的危急情況,李光地並沒有被恐懼所征服,而是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冷靜和勇敢。他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膽略,帶領全家成功地逃離了危險,安全返回家中。這次經歷不僅考驗了他的心智,也讓他的意志更加堅定。回家後,他更加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之中,立志要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佳績。

到了清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參加鄉試並順利中舉,這標誌著他正式踏上了科舉之路。之後,他繼續努力準備,終於在康熙九年(1670年)的會試中脫穎而出,以二甲第二名的好成績成為進士,並被選為庶常館的庶吉士。這一成就不僅是對他多年辛勤學習的肯定,也是他政治生涯的。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李光地的仕途進展順利。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他被授予翰林院編修的職位,這是一個非常榮耀的位置,表明他已經進入了清朝的政治核心。不久之後,他還擔任了會試的同考官,負責參與選拔新的進士。這一年五月,李光地請假回到福建探親,這也顯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皇帝對他的信任。

二、平定三藩

李光地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的表現堪稱英勇與智慧的典範。康熙十三年(1674年),當靖南王耿精忠發動叛亂時,李光地和他的家人不得不藏匿於山谷之間,以躲避戰亂。面對耿精忠和鄭錦的招安,李光地堅決拒絕,展現了他對於國家的忠誠。

次年,即康熙十四年(1674年),李光地採取了一個大膽的行動——他秘密地撰寫了一份密摺,將其藏於蠟丸之中,委託心腹之人將這份密摺送至京城。經過一番曲折,這份密摺最終透過內閣學士富鴻基呈給了康熙皇帝。密摺中詳細描述了福建地區的局勢以及李光地的立場。康熙皇帝看到這份密摺後,深受感動,認為李光地是一位忠誠可靠的大臣,並下令兵部任命李光地為領兵大臣。

當時,尚之信也在叛亂之中,雖然佔領了贛州和南安,但是並未能進入福建。與此同時,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率領清軍攻克了仙霞關,收復了建寧和延平等地。耿精忠被迫請求投降。康親王傑書的軍隊進入福州後,下令都統拉哈達和賚塔討伐鄭錦,並尋找李光地的下落。

到了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軍終於收復了泉州。李光地前往漳州拜見拉哈達。拉哈達在向康親王的報告中提到:“李光地矢志為國,即便顛沛流離也不曾改變志向,應當予以褒獎。”康親王隨即下令優待李光地,並提升他為侍讀學士。然而,正當李光地抵達福州時,卻遭遇父親去世的訊息,不得不返回家鄉守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同安縣的蔡寅部起義軍打著復明的旗幟,集結萬餘人圍攻安溪。面對這一危機,李光地招募了百餘名鄉勇堅守城池,並設法切斷了敵軍的糧道,最終成功解圍。不久之後,鄭經的將領劉國軒攻佔了海澄、漳平、同安和惠安等縣,並威脅泉州,破壞了清軍的交通線。李光地派遣使者緊急向拉哈達的軍隊求援,但由於大江漲水,道路被阻斷。李光地隨即親自率領部隊從小路出發,與叔父李日煌以及弟弟們合作,成功擊退了劉國軒的部隊。拉哈達上報了李光地的功績,李光地因此得到了晉升,成為翰林學士,不久後更因功勳卓著被任命為永州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