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章 劉國軒:風雲際會與臺灣的明鄭時代

一、追隨鄭氏

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遠征臺灣,目的是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這塊被佔領的土地。在這次行動中,劉國軒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鄭成功大軍的集結,劉國軒作為其中的一員,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一年四月,鄭成功的大軍從金門出發,駛向臺灣島。劉國軒作為先鋒部隊的一員,肩負著突破荷蘭防線的重要任務。荷蘭人佔據的赤嵌城是臺灣島上的一個關鍵要塞,荷蘭人在此部署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和火力點。

當鄭成功的大軍抵達臺灣島時,劉國軒率領的部隊迅速展開行動。在赤嵌城外圍,荷蘭人設定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包括炮臺和城牆,這給鄭軍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劉國軒憑藉其豐富的戰鬥經驗和敏銳的判斷力,指揮部隊巧妙地避開了荷蘭人的主要火力點,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逐步削弱荷蘭人的防禦力量。

在赤嵌城的圍攻過程中,劉國軒親自率領精銳部隊,與荷蘭軍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在一次關鍵的戰鬥中,荷蘭人發動了猛烈的反擊,企圖奪回一些失守的陣地。劉國軒身先士卒,率領弓箭手們英勇抗擊荷蘭人的反撲。在這場戰鬥中,劉國軒和他的部隊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戰術素養,有效地壓制了荷蘭軍隊的火力,為後續的攻城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隨著時間的推移,鄭軍逐漸佔據了戰場上的優勢。荷蘭人意識到無法長期堅守赤嵌城,開始尋求與鄭成功談判。然而,鄭成功堅持要求荷蘭人無條件撤離臺灣。與此同時,荷蘭人從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派遣了一支增援艦隊,試圖打破鄭軍的包圍。但在1661年10月,這支增援艦隊在巴達維亞附近被鄭軍擊敗,喪失了增援的機會。

荷蘭人意識到局勢已經無可挽回,最終於1662年初簽訂了投降協議,撤離了臺灣。這場歷時近八個月的戰役,不僅展現了劉國軒的軍事才能,也為鄭成功收復臺灣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權勢日增

1674年,隨著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藩王起兵反清,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陷入了動盪之中。此時,鄭經控制下的臺灣成為了這場動亂中的一個重要力量。耿精忠派人前往臺灣,請求鄭經派遣軍隊支援其反清活動。鄭經隨即命令劉國軒率領大軍前往福建,支援耿精忠。

劉國軒率領的大軍在四月抵達思明(今廈門市),但耿精忠卻因為鄭軍兵力和戰船數量有限而輕視了鄭軍,甚至拒絕履行先前的盟約。這種態度激怒了劉國軒和鄭軍將士,導致耿精忠與鄭軍之間的關係迅速惡化。

1674年十月,劉國軒在泉州塗嶺與耿精忠的部將王進交戰,並取得了勝利。不久之後,耿精忠被清軍擊敗,被迫再次投降清廷。這一連串事件使得劉國軒不得不重新評估戰略方向,他決定率軍進入廣東,尋找新的機會。

1675年五月,劉國軒率領僅有的數千士兵在廣東潮州的鱟母山迎戰清軍。儘管兵力懸殊,劉國軒卻運用靈活的戰術和士兵們的勇猛,成功地擊敗了數萬清軍。這場戰役讓劉國軒在廣東地區名聲大振,提升了鄭軍計程車氣。

1676年二月,劉國軒率軍進入廣東惠州,試圖與吳三桂的勢力形成某種形式的合作。在惠州,劉國軒巧妙地處理了與當地勢力的關係,包括劉進忠和尚之信等地方領袖。他透過周旋於不同的勢力之間,盡力維持鄭軍在廣東的地位。

到了1677年六月,劉國軒奉命率軍撤出惠州。離開之時,廣東的百姓對劉國軒的軍隊表達了深厚的情感,許多人夾道相送,贈以食物和其他物資,表達對鄭軍的感激之情。劉國軒的軍隊在廣東地區的行動不僅顯示了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同時也反映了他在處理複雜政治局勢方面的高超手腕。

這段時間裡,劉國軒不僅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