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討金川
伊爾根覺羅·桂林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被任命為四川總督,並參與到對大小金川的征討之中。這次軍事行動源於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亂,其中大金川的土司索諾木與小金川的土司僧格桑再次發動叛亂,嚴重威脅了清朝在該地區的統治穩定。為了平息叛亂,乾隆帝下令桂林輔佐定邊右副將軍溫福共同負責此次軍事行動。
桂林與溫福一同抵達成都後,迅速制定了從西、南兩個方向同時進攻的戰略部署。溫福帶領部隊從漢川出發,沿西路進軍;而桂林則從打箭爐出發,率軍沿南路挺進。桂林堅定地拒絕了小金川頭目試圖透過送禮的方式尋求和解的嘗試,堅持要追究其責任,並下達了追繳文書,表明了他對叛亂行為絕不妥協的態度。
在實際作戰中,桂林表現出了卓越的指揮能力和果敢的行動力。他親自率領軍士於十月二十一日收復了約咱,並繼續向前推進,成功攻克了小金川東山樑上的五座大小碉堡以及二十多座石卡。這些勝利不僅打擊了叛軍計程車氣,也為後續的軍事行動奠定了基礎。
為了進一步增強兵力,桂林上書請求清廷從貴州、陝西調派五千兵馬入川支援。乾隆帝同意了這一請求,並准許從陝西、甘肅調遣三千兵馬前來增援。這些增援力量的到來極大地增強了清軍的實力,使得桂林能夠更加靈活地調整戰術佈局。
在後續的戰鬥中,桂林派遣總兵宋元俊攻擊卡丫,並佔據了墨爾多山樑的重要位置。這一系列軍事行動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讚賞,並透過硃批諭旨對其給予了嘉獎。桂林還計劃奪取位於險要地段的僧格宗,以進一步逼近叛軍的核心區域,並打算焚燒喇嘛寺東面的墨爾多山,以清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二、微有戰績
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伊爾根覺羅·桂林領導的軍隊自正月至四月間,歷經艱苦戰鬥,取得了一些戰果,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代價。桂林首先攻克了卡了等處的碉卡,然後試圖攻佔達烏、噶爾金色山樑,但由於地形複雜,加之敵人的頑強抵抗,多次進攻都未能成功。隨後,桂林轉而進攻東山樑和墨壟溝,但同樣未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儘管面臨重重困難,桂林還是在這一階段取得了一些勝利,例如成功奪回了革布什咱等地,並逼近了小金川的核心區域——達烏和僧格宗。
到了乾隆三十七年三月,桂林繼續擴大戰果,成功攻下了木巴拉、博祖、薩瑪、多覺等地。到了四月,桂林的軍隊終於突破了地勢險要的墨壟溝和達烏一帶,全面收復了革布什咱地區約三百餘里的土地,並控制了三千餘戶番民。這一系列的軍事勝利使得桂林的軍隊得以直接威脅到小金川的核心地帶,僧格桑被迫將家人和財物轉移至布朗郭宗底木達官寨避難。
與此同時,大金川的首領索諾木也對革布什咱發起了攻擊,並在此地駐紮了軍隊。桂林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決定利用索諾木兵力尚未完全準備妥當,以及當地民心尚未穩固之際,採取分兵五路並進的策略,聯合將軍溫福合力進攻。他秘密聯絡了已經投降的革布什咱酋長旺勒丹等人,安排他們作為內應,最終成功收復了七十里範圍內的多個寨落。
為了鞏固勝利成果,桂林派遣宋元俊及守備陳定國率領綽斯甲布土兵駐紮在甲爾壟壩,並進攻默資溝、吉地,切斷了敵人的水源供應,進一步向丹東推進。乾隆帝對此表示高度肯定,認為桂林的戰術運用得當,並敦促宋元俊乘勝追擊,儘快擒獲索諾木。
乾隆皇帝在得知桂林與溫福的作戰情況後,特別指示他們應當集中力量徹底消滅小金川的叛軍,迅速擒拿叛首僧格桑,並利用這一勝利作為跳板,進一步攻打金川,以便出其不意。乾隆認為,只有徹底解決金川的問題,才能確保周邊其他土司遵紀守法,實現長久的和平。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