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戰功
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中國西南邊陲及內陸地區動盪不安,額勒登保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在這一系列平叛戰役中嶄露頭角,立下赫赫戰功。
乾隆五十二年,臺灣發生叛亂,額勒登保隨軍出征,憑藉其勇武與智謀,成功平息了這場風波,其戰功被銘記於紫光閣,彰顯了他的軍事才能。隨後,乾隆五十六年,他又隨福康安遠征廓爾喀,擔任駐藏大臣,在攻克擦木賊寨的戰役中,他身先士卒,七戰七捷,直抵帕朗古河,展現了非凡的軍事指揮能力,因此被加封為副都統。
進入嘉慶年間,貴州松桃與湖南永綏的苗族叛亂更是嚴峻考驗。額勒登保與德楞泰等將領受命出征,他們迅速行動,不僅解救了被圍困的永綏,還攻克了叛軍的重要據點黃瓜寨。面對狡猾的叛首吳半生,額勒登保更是窮追不捨,最終將其擒獲。隨後,他又乘勝追擊,平定了幹州等地的叛亂,生擒叛軍首領吳八月,徹底穩定了局勢。
嘉慶元年,隨著福康安與和琳的相繼離世,額勒登保成為了平定苗疆叛亂的主要指揮官。他與德楞泰、姜晟等人緊密合作,在朝廷增援下,最終攻克了叛軍最後的據點養牛塘山樑,並斬殺叛首石柳鄧,徹底平息了這場長達數年的叛亂。額勒登保因功被封為威勇侯,並賜予雙眼花翎,成為當時朝廷中備受矚目的將領之一。
二、圍剿教亂
嘉慶二年(1797年),額勒登保奉旨前往湖北,負責鎮壓當地的教匪活動。當時,林之華和覃加耀領導的教匪佔據長陽縣黃柏山,此地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加上糧食充足,成為了難以攻克的堡壘。此前,總督福寧曾多次嘗試攻打未果。
三月份,額勒登保率部抵達前線,立即組織攻勢,成功攻克了四方臺。隨後,教匪向鶴峰縣的芭葉山撤退,這裡有一個名為大拏口的險要隘口。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在六月份,額勒登保率軍攻克了大拏口。接著,教匪被迫向宣恩、建始方向轉移。
到了十月,額勒登保採取了分兵三路的戰略,最終在大茅田擊斃了林之華。然而,覃加耀卻趁機逃脫,逃入施南山中,後來又竄至長樂縣的朱裡寨。這個山寨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僅有一條狹窄的小道可以進出,形勢極為險峻。面對如此堅固的防禦,額勒登保派遣精銳部隊透過繩索攀爬進入寨內,並使用火藥爆破戰術,導致大量教匪墜崖身亡,山谷之中屍體遍佈。
儘管如此,覃加耀仍然帶著二百名殘餘勢力逃往歸州的終報寨。由於未能徹底消滅敵人,額勒登保受到朝廷的指責,被降為三等伯爵。不過,在嘉慶三年(1798年)春季,覃加耀最終被擒獲,雖然因此次事件處理遲緩而被剝奪了爵位和官職,但他仍然獲得了副都統的頭銜,並被命令前往陝西協助鎮壓高均德、姚之富、齊王氏等人的叛亂。
在此期間,李全企圖與這些叛軍匯合,但被額勒登保擊退。失去了李全的支援後,姚之富和齊王氏很快就被明亮和德楞泰擊敗。額勒登保繼續追剿高均德,在兩岔河地區發現敵蹤,後者又分散逃往商州和鎮安。
四月份,額勒登保前往荊州會合部隊對付張漢潮,在竹山擊敗了對方,並緊追不捨,由陝西進入了四川。九月,他們在廣元再次交手,並俘獲了張漢潮的兒子張正漋。隨後,額勒登保與德楞泰等人共同追剿川匪羅其清,後者據守營山箕山,但在德楞泰的攻擊下被迫轉移到大鵬寨。
額勒登保吸取了之前黃柏山和芭葉山戰鬥中的教訓,決定採取速戰速決的策略,親自指揮部隊在羅其清的防禦工事前建立營地,並連續七天七夜持續進攻。最終,羅其清無法抵擋,逃向巴河附近的一個廢棄堡壘。然而,就在即將取勝之際,額勒登保突然下令撤退,給敵人制造了一個逃脫的機會。但實際上,這是他精心策劃的陷阱,利用教匪急於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