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荊軻刺秦王的前因
荊軻刺秦王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在戰國晚期,公元前227年左右。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等一系列改革後國力大增,逐步展開對東方六國的兼併戰爭。燕國作為戰國七雄之一,在秦國的強大攻勢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
1. 國家存亡危機: 燕國在秦滅趙之後面臨直接威脅。趙國被滅標誌著秦國統一的步伐加快,燕國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下一個可能的目標。燕太子丹敏銳地意識到燕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為挽救國家危局,他開始策劃一系列抵抗活動,其中包括了刺殺秦王嬴政以期打斷秦國統一步伐的極端措施。
2. 秦將樊於期事件: 燕太子丹收留了從秦國逃亡而來的叛將樊於期,這不僅激怒了秦王嬴政,同時也給燕國帶來了更大的風險。樊於期是秦王欲除之而後快的人物,他的存在無疑加大了燕國和秦國之間的矛盾。
3. 太子丹的復仇與自救計劃: 為了反擊秦國,燕太子丹透過田光結識了俠士荊軻,並精心策劃了一場刺秦行動。他希望透過刺殺秦王來瓦解秦國的領導核心,從而延緩甚至扭轉燕國所面臨的絕境。
二、荊軻刺秦王的過程
4. 刺秦準備: 荊軻接受了刺秦的任務,太子丹為其提供了重禮——樊於期的人頭以及燕督亢的地圖(督亢為燕國富饒之地),試圖以此騙取接近秦王的機會。此外,荊軻還帶上了一名副手秦舞陽一同前往咸陽。
5. 刺秦失敗: 然而,刺殺行動並未成功。當荊軻在秦廷獻圖時,未能抓住最佳時機殺死秦王嬴政。最終,荊軻雖然英勇抵抗,但寡不敵眾,被秦王身邊的侍衛擊殺。
三、荊軻刺秦王加速燕國滅亡的原因
6. 激化秦燕矛盾: 荊軻刺秦王雖未遂,卻極大地激怒了秦王嬴政,使得秦王認識到燕國對其政權和個人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決心徹底剷除這個隱患。因此,秦王迅速調集兵力,加快了對燕國的軍事行動步伐。
7. 改變戰略重心: 原本按照秦國的戰略部署,其在滅趙之後的下一個目標可能是魏國或其他國家,荊軻刺秦王事件的發生促使秦王調整策略,優先解決燕國這個“心頭刺”,由此改變了戰國末期的統一程序節奏。
8. 燕國實力對比懸殊: 即便沒有荊軻刺秦王這一事件,燕國在絕對實力上也無法與秦國抗衡,滅亡只是早晚的事。荊軻的刺殺行為相當於提前觸發了秦國對燕國的致命一擊,使燕國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受了更加猛烈的打擊,加速了其敗亡的速度。
綜上所述,荊軻刺秦王儘管是個體層面的歷史壯舉,但從國家戰略角度來看,它並沒有改變戰國時期秦國統一中國的根本趨勢,反而因為觸怒強秦而使燕國提前步入滅亡的命運,成為了歷史上加速燕國覆滅的一個重要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