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章 劉備為何一定要置養子劉封於死地?

引言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中他決定賜死養子劉封這一事件,不僅是個人情感與家族倫理的衝突,更是複雜的政治格局和王朝繼承問題的集中體現。在220年,正值蜀漢政權初創、內憂外患之際,劉備為何一定要置自己的養子劉封於死地?本文將從以下幾個關鍵角度深入剖析:

一、收養義子劉封

在劉備的早年生涯中,他因多次征戰而未能安定下來建立穩定的家族傳承。投靠荊州劉表時,劉備已近半百之齡,尚無子嗣,這對於一位志在奪取天下的雄主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憂。在古代中國社會,尤其是亂世之中,繼承人的問題關乎著部屬的忠誠、領地的穩定以及未來的基業延續。

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劉備選擇了收養寇氏之子寇封為養子,並改名為劉封。寇封原籍湖南長沙,因其父早逝,由其舅父劉泌撫養成人。劉備看中了寇封的勇武與才能,認為他是理想的接班人選,於是透過過繼的方式將其納入自己的家族體系內,賦予他“劉”姓,使之成為自己名義上的合法繼承人。

此舉對於劉備而言具有多重戰略意義。首先,透過收養當地豪族後裔,劉備得以進一步強化與荊州地方勢力的關係,增進相互之間的信任和合作,這對於當時寄居他鄉、尋求立足之地的劉備來說至關重要。其次,擁有了劉封這個養子之後,劉備能夠穩住麾下將領和士人的心理預期,確保在缺乏直系血統繼承人的情況下,蜀漢集團內部不會因為繼承問題產生分裂或動盪。最後,劉封作為劉備的義子,其個人能力出眾,在軍中逐步積累威望,不僅參與了多場重要戰役,還一度幫助劉備鞏固並擴大了勢力範圍。

二、關羽事件:表面原因與深層影響

在《三國志·劉封傳》中,記載了關羽圍攻樊城、襄陽之際的關鍵歷史片段。當時,關羽孤軍深入曹魏腹地,對樊城發動猛攻,形勢嚴峻,急需後方支援以鞏固戰果並確保退路安全。作為劉備麾下的一員大將,同時也是蜀漢控制的上庸地區軍事長官,劉封收到了關羽求援的緊急訊號。

然而,劉封並未遵從關羽之請發兵救援。他以新歸附的上庸等地民心未穩、兵力不宜輕易動搖為由拒絕出兵,這一決定無疑加劇了關羽所面臨的困境,並間接導致了後來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東吳擒殺的悲劇結局。關羽的死不僅使得蜀漢失去了一位至關重要的將領,還丟失了荊州這一戰略要地,嚴重打擊了蜀漢的國力和戰略態勢。

從更深層次來看,劉封此舉暴露了他的決策能力與大局觀的不足。作為一員將領,應當能準確判斷局勢,權衡利弊,及時響應友軍援助請求,尤其是在關乎整個戰局存亡的重大時刻。劉備對於劉封未能在此關鍵時刻表現出應有的軍事素養和忠誠度感到極度失望,甚至懷疑其是否有能力擔當重任,駕馭複雜的軍事與政治局面。

三、內部矛盾激化:劉封與孟達關係破裂

在蜀漢政權初期,劉封與同僚孟達的關係惡化成為導致其命運急轉直下的重要轉折點。孟達原為劉璋部將,後歸降劉備,在蜀漢內部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和戰略地位。劉封作為劉備的養子,身居高位,負責鎮守上庸等三郡,而孟達則與其共事,共同承擔著穩固邊疆、抵抗外敵的重任。

然而,劉封性格中的剛愎自用和跋扈個性在此時顯現無遺。他對待孟達的態度頗為嚴苛,甚至到了欺凌的程度,這種內部矛盾逐漸激化,最終迫使孟達做出了叛逃曹魏的決定。孟達叛逃之後,不僅帶走了大量情報和資源,更與曹魏將領徐晃聯手對劉封進行反擊。在這場關乎蜀漢邊境存亡的戰役中,劉封因孤立無援及內部失和等因素,最終丟失了上庸等三郡,嚴重挫傷了蜀漢在該地區的統治力。

這一事件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