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壓力,她在萬歲登封元年(696年)重修明堂,並採取了一系列安撫邊疆和籠絡人心的政策,包括冊封歸順的突厥可汗默啜為歸國公,同時減免全國百姓一年租稅,顯示出卓越的政治手腕。
7、退位去世
武則天在解決了繼承人問題後,步入晚年,逐漸沉溺於享樂,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與佛寺。此時的她年事已高,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對朝政的實際控制力明顯減弱。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因容貌俊美而受到武則天寵信,並在她的默許和倚重下逐漸干預朝政,不僅與朝臣結怨,還引發了皇族內部矛盾激化。由於二張兄弟的存在,使得原本傾向於迴歸李唐、傳位太子的趨勢出現了逆轉,朝廷政治局勢變得錯綜複雜,武則天與其子李顯之間的母子關係以及君臣關係因此緊張至極。
據史書記載,在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勢沉重,臥床不起,身邊唯有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在此背景下,宰相張柬之、崔玄暐及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人聯合禁軍統領李多祚發動了一場政變,以二張謀反為由,率五百禁軍闖入宮城,迅速誅殺二張兄弟,隨後包圍了武則天所在的集仙殿,逼迫其退位。在政變發生後的二十三日,李顯開始代理國政,實行大赦,並改年號為神龍。二十四日,武則天被迫將帝位傳給兒子李顯,次日,李顯正式登基,恢復唐王朝,武則天則遷居至上陽宮。
退位之後,武則天不再梳妝打扮,面容憔悴,與之前善於自我修飾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一次,李顯入見時見到母親如此,大為震驚,武則天哭泣道出自己從房陵接回李顯並欲託付天下的初衷,同時表達了對神龍政變中五位參與者的不滿。這一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李顯對於武氏家族的態度,使武三思等武姓親屬仍能在朝中保持一定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