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頭杆的下部,還有一個銅套,透過一個連杆和一個手柄連線,這個手柄的一端固定在鑽機上,平常右手搖傘形齒輪,左手透過這個手柄抬起放下,來控制鑽頭杆的升降,
鑽頭杆的頭部透過螺紋,和鑽頭夾相連線,這個螺紋,就是張金亮製作的一個套絲機的傑作,而下面那個鑽頭夾裡面的內絲,就是在這個鑽機上頂的,不過那個鑽杆和絲頭頭是採用的是透過一個方鋼管連線的,那個方鋼管是用模具,硬礅出來的,而後橫向鑽眼,把頂絲頭放入這個方鋼管後,透過銷釘連線在一起。這種連線方法用不了幾次鑽頭就會活動,無法進行精確加工,張金亮也就沒有採用這種比較簡單的辦法,而是用的是螺絲箍緊法。
就是鑽頭夾有三個開齒,把鑽頭放進這三個開齒以後,擰動外面套著的緊固螺母,把夾子箍緊,鑽頭就牢牢的固定在鑽機上,張金亮沒有採用現在人經常使用的鑰匙上緊法,而是採用直接錘擊,反正那個鑰匙加工起來也非常複雜,還很容易丟,就是現在好多人也都是直接錘擊來換鑽頭的。
為了減輕勞動強度,這次的傘狀齒輪和鑽機架的連線,他使用了滾珠軸承,就連鑽機最上面平放的那個齒輪上下兩面,放的也有鋼珠,不過這些鋼珠,都是比較小的鋼珠,直接採用的是用軋鋼機把鋼筋截成均勻的小份,而後在模具裡面冷墩出來。
所謂的冷墩,不過就是把小鋼筋放到高碳鋼製作的模具裡面,用鍛錘敲擊罷了。球軋機壓榨小球的效果不是很好。對軋輥精度的要求太高了。
為此張金亮還專門改造了一個鍛錘,使鍛錘只能升,想落下來必須聽人的控制,當在製作鋼珠的工人腳踩動踏杆的時候。鍛錘才能落下來,不過張斤亮發現了這種鍛錘有個毛病,左右亂晃,固定不好,他開始想著是不是自己應該做個精度比較高的鍛錘了。
有了鑽機和手動套絲機,張金亮加工好多東西都方便多了,&ldo;以前怎麼沒有想起來做這些東西呢?&rdo;他暗自問自己。
張金亮把讓學生把鑽好,並進行了油淬處理的模板在臺架上固定好,把一根3粗細的軋制鋼條前端砸細,塞到了模板上最大的眼裡面,而後用夾具卡緊,夾具後面的繩子和架子另外一端的絞盤相連線,在張金亮一聲令下以後,幾個學生搬動了絞盤,本來還以為需要很大的力呢,哪裡知道,沒用多大力氣就把鐵絲給拉了出來。
&ldo;金亮,你出來一下,&rdo;王二沒有等張金亮再次表演,就讓他出來,裡面的噪音太大了。
張金亮給幾個學生交代了一聲,跟著王二出來,問王二,&ldo;二叔是什麼時候回來的,&rdo;
&ldo;剛回來,孫宗主來了,你應該去見一下,另外有個事給你說以下,今天我回來帶了一批流民回來,&rdo;
&ldo;那是好事啊&rdo;張金亮笑著把麻布的工作手套扔到了一邊,說道。
&ldo;他們中間好象有華族,&rdo;
第三卷 前夜 第三十八節 扶風井氏
張金亮沒有回去先見孫宗主,而是跟著王二去看那批流民,華族當流民對他來說還是比較希奇的事情。畢竟孫宗主晚上也不會走,遲點去見他也不會有問題。
那批流民走的比較慢,張金亮趕回村子的時候,這些人剛到村邊的曬場上,正坐在地上休息,村裡面的婦女已經用鐵皮飯桶,給這些人分粥了,這些人面黃肌瘦,衣衫單薄,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熬過前些天的嚴寒的。
看到張金亮和王二過來,其中的一個布衣青年,馬上放下了手中的破碗,迎了過來。旁邊有個年輕人一愣神。也跟了過來。
&ldo;秦州扶風郡井姓後人,僕井夙(su早的意思),僕井雍,見過寨主大人,&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