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向來都是被地方官員政績的心腹把持。
哪裡有什麼位置留給考舉計程車子?
但考舉的規模,在可見的未來是會不斷增長的。
這就讓劉徹不得不想個辦法來給將來計程車子們騰位置了。
定向反腐是個不錯的選擇,值得長期堅持去做。(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六節 大朝儀(6)
晁錯之後,劉徹點了廷尉趙禹的名,同樣命人將廷尉坐位與周圍大臣絕席,凸顯和加強御史大夫以及廷尉衙門的地位。
這對漢室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改變。
本該是東漢初年才出現的三獨坐制度,提前了百餘年,出現在漢室。
而且與東漢不同,東漢是外戚將軍絕席而坐。
這是因為東漢皇權不穩,需要藉助外戚的力量來制衡地方豪強。
但在如今的漢室,御史大夫、廷尉絕席而坐,意味著御史大夫與廷尉得到了皇權的加持,從此,御史大夫與廷尉,可以繞過丞相甚至不需要請示丞相,即可對某些事情做出反應。
這在西元前的封建社會,不啻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而對地方豪強以及不法官吏來說,勒在他們的脖子上的枷鎖,無疑更緊了。
許多人彷彿已經看到了新一輪的對地方勢力的清洗已經拉開了帷幕。
但現在大家關注的焦點都不在這個上面。
朝臣們現在關心的只有自己的衙門在這次朝局的洗牌中能拿到多少利益?
很快,劉徹就將謎底揭開。
在接下來的九卿衙門排序中,廷尉、內史、少府成了最大的贏家,分列前三,各自收穫了新君即位後政治蛋糕中最大的那一塊。
而悲劇的大鴻臚和太常太僕則成了徹徹底底的輸家。
尤其是大鴻臚衙門,排名最末,連原本屬於他碗裡的一些權力。都被新君拿來當成給了太常和太僕的安慰獎。
至於衛尉與郎中令,則依舊保持原有地位不動。
於是最新的漢室金字塔最頂層的政治結構新鮮出爐。
丞相、御史大夫依舊保留三公地位。御史大夫衙門甚至地位還有提高,御史大夫絕席而坐後。地位更加獨立,不再完全受丞相指導(雖然御史大夫這個官職從設計它的那天開始,就是皇帝用來制衡丞相權力的,繞過丞相單幹的御史大夫,在漢室歷史上數不勝數,但至少在明面上,御史大夫衙門依舊是丞相府的附屬,受丞相指導,然而。御史大夫絕席而坐後,丞相再想插手御史大夫衙門的事情,就要掂量掂量皇帝的反應了)。
然後,新鮮出爐的特進元老,則吸引了無數勳臣列侯的眼球。
甚至許多兩千石以上的大佬,也盯上了特進元老的地位。
比起以前退休致仕後,只能混個某某大夫一類的榮譽頭銜榮養相比,特進元老,不僅待遇優厚(贊拜不名)。而且還能列席朔望朝會,這可就了不得!
官場上人走茶涼,人亡政息的事情,數不勝數。
當年絳候周勃風光的時候。多麼牛逼?
轉眼就差點死在了廷尉監牢裡,甚至發出:“吾始知獄卒之貴!”的感慨。
而倘若退休致仕後,依然能列席朔望朝會。這對官吏們來說,簡直是無上誘惑!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致仕後能混個特進元老,那麼。人走茶涼這樣的悲劇就不大可能再發生了。
面對一個每月都能跟天子親密相處一次的老領導,下面的人再混賬,也不可能把事情做絕了,甚至,許多時候還得賣老領導一個面子!
無數人目光灼灼,思考著盤算著,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在致仕後獲得天子特賜特進元老的賞賜。
而這正是劉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