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部分

,灞上主要是用水井。

水井取水,便只能用井車。

井車也是水車一種,但專從水井裡提水。有一橫一豎兩個轉軸,下面有一個掛著許多水斗的鏈,用人力或者畜力拉動時,盛水的水斗就能連續上升,繞過大輪,傾洩於水簸箕,再流入田地中,然後空水斗下降,如此週而復始。

這種井車裝置,能大大節省人力,提升效率。加裝了井車之後,一口水井能夠澆灌的田地數大大增加。

不過一臺井車,成本不低。

而且裝上井車後,水井就不能再直接提水了。一般只有城郊種菜的人才會裝這種井車,普通百姓是捨不得也裝不起的。

井車可以以人力推動,也可以用馬騾拉動。

“大家放心,打井和裝井車的錢,我們張家負擔了,不用大家額外出錢。旱季時用水,也一樣不收你們錢。”

“我張家已經請了石匠、木匠、和打井匠人在我那邊地裡幹活,等他們那邊幹完,就移到這邊來繼續幹。爭取開春後要澆水前,把井和水車都打好。”

“謝謝少東家。”一番話說的莊戶們都齊聲感恩戴德!(未完待續。)

第九十九章 聯合養牛(第九更)

趙連四覺得自己跟做夢一樣。

十年前,他只是一個奴僕賤民,一無所用,連自己的妻子孩子都同是主人的財產,甚至連牛馬都不及。

隋亂了,各地饑民四起,許多地主豪強也紛紛聚眾起兵。趙連四糊里糊塗的打了幾年仗,運氣好活了下來。換了多個主子,跟過數個將軍,最後被李唐收編了。再被放免為良人,有了戶籍,成了編戶,最後還成了府兵一員。

官府給他在灞上均了田,雖然田不多,但一家人卻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地,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屋子。

現在,又剛和張家簽了租約。

佃種原來趙家的三十畝地依然交給他們家佃種,但租子卻降了許多。原來一年田裡收成幾乎七成都要交到趙家,現在按約實際上卻只要交三四成。從三七開差不多變成了七三開,這都是白紙黑字寫在上面的。

新的少東家甚至還跟他說,若他們閒時,也可以到張家溝去做事。張家溝的工程隊需要人,做一天就有二升粟還包三餐。不但他可以去,他家十六歲以下十二歲以上的幾個小子和姑娘也都可以去做工。

“趙老哥,你家能幫忙餵牛不?”柯山問他。

趙連四知道,這也是新東家的一個仁義之舉。新東家出錢買牛,各家只要幫忙照看餵養,就能在耕種時免費使用東家的牛。

這個訊息一開始他是不太敢相信的,但聽說張家在其它莊子也已經登記了,聽說牛都已經去買了。

對趙連四來說,餵養一頭牛,倒是沒什麼問題。去山裡砍幾根木頭,然後割些茅草樹皮,就能搭一個牛棚了。養牛也不需要什麼飼料,幹麥秸、幹豆莢,甚至谷糖等都行,過了冬季,外面就有草有樹葉,反正家裡有好幾個小子,讓他們每天去放放牛,就行了,也不耽誤什麼。

而如果家裡有了一頭牛,到了耕種之時,那能起到的作用就大了。用人背犁很累,還犁不深。而如果用牛,又快又犁的深。他家自己有三十畝地,又佃了三十佃。其中有十畝是種的桑和麻,其餘的五十畝種糧食,每年耕種季節,一家老小上陣,肩膀都磨破,人都要瘦一大圈。

有了牛,能輕鬆許多。

想到這,趙連四臉上露出了笑容。

“能養能養,我家能養牛。”

柯山點頭,“那給你登記上,你是隻養一頭大牛,還是養頭大的再養頭小的。先說清楚,只養大的,沒有錢補。若是你再養頭小牛,那麼養一年,我們三郎是會給你一筆錢的,錢多少暫時還沒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