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子發現,因為恐懼,人們都是循規蹈矩地按照規則在活動著,例如一天的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如果有人企圖打破規律,那麼就會生病。
所以劉小子喜歡瞭解這些日常的規律,免得自己哪天違反了規律,被人當成奇怪的人,或者得病。
相比起同齡的小孩,劉小子顯得很笨。
這種笨,是因為劉小子太大方了。
他有一次拿著家裡人給他的一個小玩具去找小夥伴們玩,他發現大家都很喜歡很想要這個玩具。
於是劉小子很大方就把玩具送給了人,那小夥伴還反覆問了他好幾次,確定劉小子真的送給他之後,興奮得馬上拿著玩具到處炫耀,人群也從劉小子的身邊,圍在了那名小夥伴那,看著他們那麼高興,劉小子也很高興。
但是很快,就有其他的小夥伴過來,也想要這個玩具,並且說那個已經拿到玩具的小夥伴的壞話。
這下劉小子難辦了,玩具只有一個,他送出去的時候沒想著會出現這一幕。
見劉小子不肯決定。
慢慢地,沒有拿到玩具的小夥伴就開始聚在一起,說劉小子是個傻子,東西都往外送,自己不要。
漸漸地那個拿了玩具的小夥伴,也跟他們一起恥笑他。
劉小子很疑惑,雖然難過,但是並沒有認為自己做錯了,剛開始還很生氣,追著他們跑,於是便演變成了一場追逐打鬧。
就連劉小子自己都不知道,追上以後他能幹什麼,只是感覺這個抓的過程,大家都似乎很開心,於是他就繼續了。
劉小子的童年大部分都是這樣過來的。
小學有篇課文,叫兩小兒辯日。
其實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的很早一段時間,劉小子就已經跟他的小夥伴辯過一次。
那時候劉小子因為本來就好奇這種自然規律,所以他在一些少兒科教頻道就已經知道,太陽比地球大得多。
那天放學回家,不知道怎麼說起來的話題,那名小夥伴說道。
“太陽肯定比地球要小得多,因為你看,我們這裡這麼大,那太陽就那麼一點點。”
劉小子倒是不樂意了,但是他打小就嘴巴笨,不是那種會據理力爭的人,他也不知道怎麼去解釋自己的觀點。
“但是我看電視說是太陽比地球大得多的。”
劉小子在最後插了一嘴。
誰知道卻引起了小夥伴強烈的不滿。
從此劉小子又在傻子的字尾上,加上了蠢,在這之後恥笑了他好一段時間。
因為這種一看就看得見的事物,他居然還敢說他們的不對。
這個事情一直掛在劉小子的心裡耿耿於懷,無他,劉小子心眼小。
知道大家終於學習到了兩小兒辯日,在老師的教導下,大家都知道了太陽比地球大。
那天回家,劉小子意氣風發,雖然沒有人知道,他是為了快一年前的一個問題觀點在得到老師這種權威人物的確認後才這樣。
於是劉小子又找到那位小夥伴。
“今天老師說的是太陽比地球大哦。”
誰知那位小夥伴很平淡地說道。
“對啊,太陽當然比地球大。”
這些劉小子給整不會了。
“你以前不是說地球比太陽大的嗎?”
這時小夥伴反而疑惑道。
“我一直都說是太陽大啊,是你說地球比太陽大。”
劉小子心裡震驚了,無奈他不知道拿什麼去反駁。
從那以後劉小子,再也不跟人辯論問題了,說不過,就不說了。
後來劉小子心想,他一定記得自己說過什麼,只是現在不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