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修欲執,解因果。”
劉孝至在說這幾個字的時候,特意加重了語氣。
“你知曉,一朝頓悟的前提是什麼嗎?”
嬴政正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被突然問到這麼高深的問題,也是一臉懵,答不上,根本答不上來。
他的內心腹議,要是我懂,我還能在這裡聽你嘛,我早就飛昇了。
劉孝至看到嬴政的模樣,頓感好笑,這讓嬴政感覺,劉孝至這是在故意埋汰他。
“一朝頓悟的前提,是成為聖人,而這個一朝頓悟,也並非就能頓悟成功,你可能是向前獲得極大的昇華,也有可能是直接化仙。”
“頓悟,就是直接以聖人的基礎,直接頓悟頻振境,直達歸墟,或者直接頓悟頻振、歸墟二境,一步登仙。”
“而欲執的修行,就是最終成為聖人的路徑。”
嬴政內心震撼。
“聖人?古之聖人?”
劉孝至搖搖頭。
“聖人就是聖人,沒有什麼古今之分,你若修成,那便是當世聖人,而我們整天說古之聖人,那是因為當今天下,沒有聖人。”
“就連我,如今也僅僅是在欲執這層大成,離圓滿尚遠。”
“我們看待聖人的標準,如今我與你說說。”
“我執是欲執中的根基之執念,當你成功削弱了我的概念,弱化或者說淡化了我執,那你就是賢人。”
“當你能夠徹底去除我執,達到無我之境,胸懷天下,包容萬物之時,你才是聖人。”
“而這,就是聖賢之修的由來,由賢入聖。”
“所以,欲執之修,也就是聖賢之修。”
嬴政聽罷,恍然大悟,原來,聖賢,是這麼回事。
或者說,聖賢,本身就是個境界的標準。
劉孝至淡笑道。
“前六層的修煉圓滿,那麼你就已經具備衝擊聖賢之境的條件。”
“為什麼我們說,修欲執,解因果?”
“經歷了前六層的修行,你的思維意識,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特別是破七情,固道心之後,欲執便不是無堅不摧。”
“我執,這個我,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不是你的靈魂本我,而是你的軀體我,也就是你大腦製造出來的假我。”
“破除假我,那麼我執便不會存在,我們在消除我執的方式,是選擇最直接的方式,讓假我存在的基礎直接崩塌。”
“我們來看待欲執,其實我們要知道,這個世界,其實根本沒有欲執。”
嬴政內心不解,沒有欲執,如何破除?
劉孝至不管嬴政的疑惑,繼續說道。
“我們在前面的修煉已經具備一項延伸能力,而這項能力,就是看透,這個看透,是直接從現狀看到因果,他是怎麼發展到這一步的,接下來他會往什麼方向發展。”
“那麼我執,到底是什麼?”
“欲執,根本不存在,因為你看到的所有欲執,其實都是你自己。”
“或者說,你看到的,都是你自己欲執的相。”
“什麼是相?就是你的認為,你的認知導致你看到的同樣的畫面,但是卻因為認知、欲執的影響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我舉個例子,如果你有兩個學生,一個是你親友的兒子,你從小看他長大,甚是喜愛,另一個是曾經打壓過你,欺辱過你的人的兒子,你對其並沒有太多好感,甚至一見到他就想起那位仇人的種種。”
“在這兩位學生,因明日要進行考核,都在挑燈夜讀,學至深夜,被你看到了,而你,內心卻有了評判,喜愛的那位,你認為是因為勤奮上進所以挑燈夜讀,而那位仇人的兒子,你認為是因為是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