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3部分

當初郝東覺在濟州島上搞出來的那種燃燒彈是最為簡單的,所使用的燃燒劑也相對簡單,主要成分就是汽油,加了一些可以讓汽油凝固,或者是半凝固的化學物資,然後將燃燒劑灌入陶瓷製造的彈體內,裝上簡易的觸發式引信,然後進行密封,就成為了一枚燃燒彈。當然,實際生產的時候,工廠對其進行了改進。

當時主要改進的就是採用了子母彈結構。如果一次投下500公斤,或者是250公斤重的大炸彈,其縱火面積是相當有限的,而同時投下更多的小炸彈,雖然裝填的燃燒劑的質量降低了不少,但是縱火面積反而更大,而且多處起火之後,更不容易撲滅。後來這也成為了燃燒彈的統一設計標準,這不但節約了燃燒劑,同時還提高了威力,一舉兩得。當然,不同的燃燒彈,裡面所裝填的子彈藥的重量,以及子彈藥所裝填的燃燒劑的質量是不一樣的。另外,炸彈也設定了雙重引信,其中母彈上的引信主要有兩種起爆方式,一是觸發式,二是氣壓式。用觸發式引信的時候,炸彈要在落地之後才爆炸,透過爆炸產生的力量將子彈要散佈到四周去,而這種方式主要用於對付高價值的,需要密集轟炸的目標,比如大型工廠。而氣壓式則是依靠氣壓儀測量氣壓,在距離地面一定高度上引爆,將子彈藥散佈出去,擴大縱火範圍。而這主要就用來實施大面積轟炸,比如對付居民區。

在對日戰略轟炸中,主要使用的就是250公斤級的,子彈藥總重8公斤,裝填大概3公斤燃燒劑的燃燒彈。當時取得的效果相當不錯,主要是因為口木城市的建築以木材為主結構,而且多為平方,或者是三層以下的矮樓,這些房屋不但容易引燃,而且居住的人口密度不是很大(實際上完全相反,口木城市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主要是人均居住面積很小),所以需要提高炸彈的覆蓋範圍。當時,幾乎所有的口木大中型城市都被燃燒彈給徹底摧毀。從戰後的統計結果來看,死於轟炸的口木平民中,八成以上是被燒死的,而不是被炸彈給炸死的。另外,口木的工業也因此而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導致口木徹底戰敗。

在口木適用的燃燒彈,到了歐洲戰場上就不一定適用了。而第一個在歐洲戰場上大規模使用燃燒彈的是英國皇家空軍。

當時,英國人最先從帝國對日戰略轟炸中看到了燃燒彈的巨大威力,在設法從口木獲得了幾枚沒有爆炸的燃燒彈之後,英國的兵工廠開始仿製,並且迅速的投入到了對德戰略轟炸中。可是,很快英國人就發現,唐帝國用來毀滅口木的燃燒彈在德國城市裡的效果並不怎麼樣。為此,英國還專門進行了調查,甚至派遣了大批諜報人員深入德國,以瞭解轟炸地區的實際情況。

經過摸索與總結,最後英國人發現,導致燃燒彈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子彈要的裝藥量不夠。歐洲城市的主要建築不是木材,而是磚瓦與岩石,而這些都是無法燃燒的。當然,這並不表示就沒有辦法火燒德國的城市,畢竟任何民居里都有大量的家族,衣物等生活物資,而這些都是可以燃燒的。因此,只要縱火強度達到一定程度,仍然可以燒燬德國的城市。

英國人立即組織力量對燃燒彈進行了改進,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增加每枚子彈藥的裝藥量。同時,英國人還改進了燃燒劑的配方,延長了燃燒時間,同時使燃燒劑更難以撲滅,還提高了燃燒的溫度。當時,就是英國人首先在燃燒劑里加裝了鎂粉與鋁粉,從而大幅度的提高了燃燒溫度。當時英國人自己測試的結果是,只要鎂粉的比例達到一定程度,而且燃燒時間足夠,甚至可以燒融坦克的裝甲!

德國人很快就遭殃了,德累斯頓,漢堡,科隆等大城市相繼在烈火中變成了地域。當時,德累斯頓在前後遭到三次轟炸之後,超過20萬平民被燒死。漢堡遭到了兩次轟炸,死傷30多萬人。科隆就更慘了,在遭到最後一次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