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級明確的社會,雖然已經呈現出繁花似錦的多元化因素,但活在其中的壓力還是挺大的。而日本的男人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導致他們得承受和扮演一個強勢的角色,得擔負起肩頭的各種壓力和責任,所以日本的父親們就必須得從小培養自己的兒子能夠刻苦耐勞,能夠頂得住壓力,能夠學會集體行動,能夠遵從社會制度,等等於日本社會中存活的不可或缺的品質。

所以諸如棒球此類的課餘活動,就成為了再好不過的手段和方法。練得一身臭汗之後還得滿心情願地跪在地上聆聽長輩的訓導或訓斥,語言上的激烈自然不少,鬧不好有時還會捱上肉體上的幾下子——凡是能經受住這些考驗和拷打的人,將來無論是否能成為職業棒球選手,即便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成不了職業棒球選手,即便從事其他各種行業,大多會獲取屬於一份個人的成功,因為大多數的人在困難面前能夠頂得住,不會輕易放棄,心理素質是強壯的,不是脆弱的。

那種跪的場面很能感染人,真的,就如同身臨其境日本戰國時代,一個個日本高中棒球健兒彷彿身披鮮亮的鎧甲,手握武士刀,隨時準備衝向對手進行搏命廝殺,那裡,的的確確有一個氣場,一個令人深省的氣場。孰對孰錯不必評論,但是效果卻在眼前耳邊,無法小視。

地盤

一本大的厚的廢棄的漫畫書還有什麼價值,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屬於漠不關心繫列的,倒不是人情冷淡,的確是無需關心。可是對於一個因不幸失業(或被失業)而流離顛沛於街頭的日本男人來說,那就是他近乎一天的口糧錢,值一條命錢。

值一條命錢,這句話的確有幾分誇大的意味,但核心意思還是差不太多。經濟不景氣不是多麼新鮮出奇的事情,到任何時候,總會有人,有角落,得承受不景氣的災難,下崗,失業,流落街頭,這些事情,即便是人均GDP遠遠高於中國人的日本人也得攤上。

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即使是走上街頭,日本流浪漢的生活也過得較獨特。這一人群的年齡大多集中在五六十歲,而且呈現出越來越年輕化的現象,越來越多的三十多歲的人在不斷地加入這一行列。五六十歲的,基本上是半途下崗的。如今已經是席捲全球的globe時代,一個就業機會的競爭和角逐早已不再限制於地域或國境,往往是一覺醒來之後,工作機會便被地球的某一個角落的某一膚色、語言、種族、文化的人奪去,即便是無意的,但事實卻不容改變。

五六十歲的日本男人一旦下崗,自身和環境的雙重蹂躪致使大部分的人難於找到新工作,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資本。短暫可憐的社會補助會花光,長年辛勤勞作積攢下來的積蓄其實也沒多少,很快也會見底。這樣一來,問題來了,活下去的問題:如果就是找不到工作和掙錢的地方,真的該怎麼活下去。

搬去子女那裡一起住?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又是下下策,不到萬不得已的機會不能付之行動。五六十歲的日本男人的子女大都結婚成了家,兒子娶了媳婦,女兒嫁了丈夫。但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也都不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身上都扛著挺大的生活負擔,這是真話。血濃於水,再怎麼困難,親生父母總是要贍養的,所以作兒女的總要想法設法地接濟,有一點算一點。這是乙方的想法,作為當事人的甲方,大部分的五六十歲的日本男人都會選擇離開,默默地離開,儘量不給兒女添麻煩,這個念頭不在少數。

日本社會兩千年來學習的是儒家思想,當然也講究孝敬老人的優良品德。但是時代變了,社會變了,隨著西方(主要是美國)文化的“侵入”,日本社會開始西化,開始講究個體,孝順不孝順是一個方面,就如同大部分的日本年輕人在十八歲高中畢業後就得搬出去單獨過一樣,父母也不能“堂而皇之”地給子女添太多的負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