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9部分

當然,在發射導彈之前,這些反坦克小組都隱蔽得非常巧妙。

結果就是,印軍往往在遭到偷襲之後才反應過來,而等到印軍開始反擊,也就是呼叫炮火支援的時候,反坦克小組已經撤離。

更要命的是,這些反坦克小組往往都在距離戰線3到5千米的地方活動。

這個距離,足夠他們用重型反坦克導彈獵殺印軍的坦克與步兵戰車,而印軍卻很難進行反擊。

為啥?

坦克炮與機關炮的射程也就幾千米,而支援火炮在後方,需要前線部隊引導,呼叫與指揮跑後打擊都需要時間。

其實,關鍵不是反坦克導彈,而是全地形車。

這種由華夏生產的8輪全地形車,理論上最多能夠搭載一個班的10名步兵,而在只搭載6名士兵的情況下,空出來的地方能夠放置好幾具反坦克導彈發射器,讓反坦克小組攜帶足夠多的導彈。

當然,包括重型反坦克導彈。

要知道,在以往,反坦克小組攜帶的一般都是輕型反坦克導彈,有的時候甚至得用火箭筒作戰。

為啥?

步兵的攜帶能力有限。

如果由步兵攜帶,那麼反坦克導彈的質量就不能太大,必須控制在20千克以內,最好能夠控制在15千克以內。

重型反坦克導彈的話,得拆開了,又幾名步兵分別攜帶。

顯然,這就極大的限制了反坦克小組的作戰能力。

同樣是6人,以往最多也就只能攜帶一具發射器,以及2枚備用導彈。

在有了全地形車之後,6人的反坦克小組能夠攜帶2到3具發射器,以及10枚以上的備用導彈。

此外,全地形車賦予了反坦克小組極強的戰場機動能力。

只是靠兩條腿,步兵的速度根本就快不起來。

有了全地形車,反坦克小組的野外機動速度能達到每小時數十千米,而且能夠去很多步兵根本就去不了的地方。

可以說,在防禦作戰中,這些全地形車的價值絲毫不在主戰坦克之下。

其實,這也是巴基斯坦陸軍沒有大批次採購“哈立德2”的關鍵所在,即防禦作戰對主戰坦克的需求不是很大。

第595章 戰略點

戰爭進行到第六個晚上,印軍還在拉合爾城外徘徊,巴基斯坦軍隊的反擊開始了。

嚴格說來是進攻。

其實,到這個時候,戰爭才算進入**。

為啥?

前面已經提到,對巴基斯坦來說,徹底擊敗印度是非常不現實的,不但辦不到,對巴基斯坦來說也沒有多少好處可言,因此在戰略層面上,巴基斯坦不會追求絕對的勝利,也沒有想過要取得絕對勝利。

有限的勝利?

顯然,巴基斯坦需要的其實就是一場有限的勝利。

那麼,如何才能取得有限的勝利呢?

答案非常明顯,就是在存在爭議的地方動手,讓印度遭受慘重的損失,卻又不至於讓印度徹底崩潰。

可以說,從一開始,巴基斯坦當局就把目標鎖定在克什米爾。

透過在克什米爾發動進攻,不但能夠沉重打擊印度,還不會導致局勢失控,而且為和談留下了餘地。

為此,在兵力部署上,巴基斯坦陸軍就更加側重於克什米爾。

當然,問題也很突出。

克什米爾是典型的山區,屬於易守難攻的地形,因此要想在克什米爾大做文章,需要投入的兵力實在是太多了。

可以說,如果不設法改變戰術的話,巴基斯坦陸軍很難在克什米爾有所作為。

其實,這也是雙方共同面對的問題。

沒有足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