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8章 史料疑雲

在完成了這一切的準備工作之後,李鴻運的視野開始快速上升,再度回到了上帝視角。

而後,他看到梁太宗讓所有騎兵全都結陣後退,只剩自己一個人,與頡利可汗在渭水的便橋上談話。

李鴻運並不知道雙方具體談了一些什麼內容,不過,卻可以從兩人的神態中猜到一些。

梁太宗仍舊是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風輕雲澹,完全看不出後方空虛的怯懦,甚至不介意在特定的時候露出咄咄逼人的鋒芒;

而頡利可汗雖然在努力維持自己作為突厥大可汗的威嚴,甚至想要依託背後的二十萬雄兵對梁太宗施壓,但在上帝視角看來,這卻更加透露出他並沒有什麼底氣。

至於渭水北岸的那些突厥其他部落的首領,則是儼然一副吃瓜群眾的姿態,興致勃勃地看著眼前的一幕。

兩位可汗在言語交鋒中討價還價,嘗試著訂立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盟約,這在各部落首領眼中,也是在草原傳統中的一個保留節目。

他們親眼看到當時全世界最有權勢的兩名可汗面對面地締結盟約,親眼見證歷史,或許這對他們來說,要比一場死傷枕籍的大戰更有意思。

在經歷了初步的討價還價、基本達成一致意見之後,兩人各自返回。

在這個過程中,頡利可汗沒有讓突厥人突然進攻,梁太宗自然也沒有讓身後的騎兵靠近。

突厥人返回了自己的大營,而梁太宗則是回到長安城中。

兩天後,梁太宗與頡利可汗在渭水便橋上籤署了和平協議,並斬殺白馬立盟。

而有意思的是,在正式和談的時候,頡利可汗獨在對岸,而突厥人的各部落首領卻紛紛跑到對岸來拜謁梁太宗這位“可汗”。

在中原人眼中,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兩國雖然建立盟約,但也仍舊是敵國,甚至可以說是不共戴天的仇敵。

哪聽說過中原王朝的封王、將軍過去拜謁突厥可汗的?

但在草原人的視角中,這卻是自然而又理所當應當的。

或許可以說這些蠻夷“畏威而不懷德”,他們決定與你締結盟約時,必然是因為你的實力強於他們,而一旦你露出了破綻,他們就會立刻背信棄義、撕毀盟約,狠狠撕咬你的傷口。

但這些草原人對於英雄人物的敬重和仰慕,也是實打實的。

在草原上,實力為尊,有實力的人就可以得到所有人的擁戴。而這在中原人的視角中,又是不可理喻的一件事情了。

如果說梁太宗真的生於草原,那麼即便他是次子,也不必再考慮什麼玄武門之變,因為他能打,就是繼承可汗之位的不二人選。

突厥人拔營離開,一場大戰就此消弭於無形。

……

從頭到尾體驗了整個渭水之盟的李鴻運,對梁朝初年與突厥人的關係,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這次挑戰雖然是以秦王的視角來進行的,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在抄秦王的標準答桉,但仔細挖掘,卻會發現其中有諸多細節可以深挖。

尤其是李鴻運下意識地代入到頡利可汗的視角,才發現那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又來了。

那是他之前以竇建德的視角去看秦王時,體驗到的那種壓迫感!

突厥弱嗎?

頡利可汗蠢嗎?

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李鴻運非常確定,這兩個問題的答桉都是否定的。

有句話叫做,困難像彈黃,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而放在兩國關係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

突厥人在秦王面前弱,但並不代表著它真的弱。

突厥被滅,固然是梁太宗機會抓得好,但這種抓機會的能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