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條件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變革的機遇已經來臨,缺的只是一個能夠領導變革的人。
哈耶克認為,經濟領域裡“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廣泛存在,例證之一就是在**極權政府裡,往往是最壞者當權。這種“最壞”有兩層含義,一層是人品上的最壞;另一層就是最為昏聵無能。
貌埃大將的存在事實上驗證了哈耶克這一理論的正確性,不過貌埃大將自己及其身邊的人,卻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至少通萊對自己的姐夫還是很尊崇敬仰的,滿懷著喜悅之情去調動部隊了。
~~~~~~~~~~~~~~~~~~~~~~~~~~~~~~~~~~~~~~~~~~~~~~~~~~~~~~~~~~~~~~~
就在通萊動身回果敢地區的同時,龐勁東下令果敢共和軍對第七十七師動了全面進攻。儘管此前七十七師已經做好了迎戰準備,並且修有大量的工事,但是在果敢共和軍的面前卻顯得很脆弱,不久就開始全面潰退。等到通萊帶著增援部隊趕回來的時候,第七十七師已經基本退出果敢地區。
整編後的新果敢共和軍不僅吸收了原來的三股勢力,而且在各個民族當中大力招兵買馬,目前共編有三個旅六個團,總兵力接近六千人。
不過儘管如此,果敢共和軍的力量也不過大致與七十七師相當,能夠勢如破竹一般取勝的根本原因,一則是因為士氣高漲;二則是因為龐勁東把自己從西方學習到戰術思想和訓練方法,全部應用到了新果敢共和軍身上。而緬甸政府軍這些方面的水平與原來的果敢共和軍差不多,幾乎仍停留在二戰時期,老舊落後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龐勁東的全新作戰思想是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所以就只有被擊敗。
“第三旅是怎麼回事?”龐勁東看著眼前的作戰地圖,對參謀們不滿的責問道:“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拿下丁倫鎮?”
參謀們透過各方面不斷打來的電話,將所有的資訊匯總,形成目前的戰場態勢。雖然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延誤作戰時機,但是卻已經是這種條件下能夠做到的最好的程度,而且這種方式還是龐勁東確立起來的。
長箐山的條件實在是太過於簡陋了,龐勁東沒有液晶顯示器可以實時的關注戰場動態,只能趴在作戰地圖上分析研究,然後不斷把自己的命令透過參謀們傳達下去。地圖上用紅線勾勒出了果敢特區的輪廓,所有的重要地區和居民點都被插上了紅旗,只有西南部的丁倫鎮除外。
嚴格的來說,丁倫鎮甚至算不上是一個城鎮,只是一個不大居民點而已。第七十七師在這裡沒有太強的力量,只要將他們徹底擊潰,整個果敢特區境內的緬甸政府軍就基本上被肅清了。
主動西南方向的是第二旅,這個旅的相當一部分官兵都是從原二零六團接收過來的,而旅長正是德欽巴丹。在過去的幾天裡,他們的作戰一直非常勇猛,但是到了丁倫鎮的前面卻成了縮頭烏龜。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德欽巴丹對進展緩慢的原因語焉不詳,只是聲稱自己遭遇頑強抵抗。在龐勁東的再三追問之下,德欽巴丹最後要求回長箐山,親自向龐勁東彙報情況。
龐勁東在無奈之餘,只能耐心的等待德欽巴丹,間或對第三旅上幾句牢騷。
德欽巴丹很快就到了,風塵僕僕的一頭闖進作戰室,目光瞟了一下週圍的人,然後頗有深意的看向龐勁東。
龐勁東明白德欽巴丹的意思,立即吩咐其他人:“你們先出去一下!”
等到所有人都出去之後,德欽巴丹毫不客氣的坐到了龐勁東的對面,一臉無奈的說:“不是我不想打仗……。”
龐勁東的心中閃過一種不祥的預感,眉頭立即擰到了一起:“出了什麼事情?”
“從昨天開始,不知道什麼地方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