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5頁

沈淮看了陳兵一眼。

陳兵坦然說道:「雖然是面子工程,但這次東華市真要給剃了光頭,成為笑柄,對東華的負面影響會很深。訊息要是傳出去,以後想到東華投資的廠商,心裡就會嘀咕,就會擔憂在東華是不是有不可預知的風險。」

陳兵當然不用賣力的幫梁小林渡過難關,但他不得不為東華市的發展大局考慮。

第二百二十三章 人的分類

陳兵的話,叫沈淮頗感意外,想想又覺得應是如此。

沈淮還記得在市鋼廠裡,跟熊文斌對當前的改革進行過一些討論。

現階段關於改革的論述,五花八門,沈淮與熊文斌的意見比較一致,認為改革,就是要「行」的人上去,「不行」的人下來,達到整體力量持續上升的目標。

能力平庸的人,自然是屬於「不行」的人,但在國內當前政府機關以及廠礦企業內,有很多人,要說他沒有能力,但他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手段,比誰都精明,比誰都厲害,他們到底是屬於「行」的人與「不行」的人?

標準到底是什麼?

沈淮與熊文斌的觀點也很簡單,只要那種能促進整體力量持續上升的人,才能歸入「行」的人之列。

有一些人,雖然是厲害角色,但他的存在不利於整體的上升,反而因為專於內鬥,使發展的力量跟動力消耗在內部,甚至起到削弱整體的作用,這些人再厲害,也是隻能歸入「不行」的人之列。

這些人實際上往往是沒有能力帶領整體上升,沒有自信據此贏得廣泛的支援跟聲望,那就只能靠內鬥、靠壓制有才能、「行」的人來上位或維持其在體系內的地位。

改革要成功,實際要解決的,就是讓「行」的人能上來,讓「不行」的人能下去。

企業搞股權改制,首先是從根本上,要求利益相關人集中關注企業的整體利益,從企業的整體力量是上升還是下降這個角度,去決定「行」的人上來,堅決的將「不行」的人踢出局。

大到地方,「行」的人,是那些能促進地方整體實力持續上升的人;大到國家,「行」的人,是那些能促進整體國力持續上升的人。

沈淮這些年已經習慣以此去評價別人、劃分別人。

觀陳兵從政履歷,他應該屬於前者,也恰恰因為他屬於前者,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唯有這類人才有大局化,才更注重大局利益,而不是侷限個人利益斤斤計較。

沈淮掏出煙,分了一支給香菸,輕輕嘆了一口氣,跟陳兵說道:「名單上,不僅長青集團的孫啟義是我的表舅;海豐實業的謝海誠,還是我繼母的哥哥,也算是舅舅。」

周裕坐在旁邊,沒有怎麼說話,心想周家跟沈淮接觸這麼深,甚至在整體利益都跟梅溪鎮的發展捆綁在一起,但沈淮也沒有跟周家掏心窩的說他的底細,陳兵跟沈淮應該接觸不多,沈淮倒掏心窩的將一些家族私密說給陳兵聽,想來兩人是看對眼了。

看沈淮皺眉頭的樣子,周裕心想他大概是不願意提到繼母的家庭關係。

陳兵微微一怔,想想也釋然,這個世界看上去很大,但高層的圈子實際上又很小。

沈淮繼續說道:「……我家裡的關係比較擰,我這兩個所謂的『舅舅』,與我的關係實際遠談不上親密。要是我家裡的長輩,去找他們,他們不會拒絕幫這個忙,但要是我去找他們,他們大可以『以不跟小孩子過家家』的姿態,站在岸上看好戲。而且這件事,又確實跟我沒有太大的關係。」

龐大的政商家族,背後總有外人理不透的錯綜複雜的關係,聽沈淮這番話,陳兵也能知道宋家耀光的背後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隱晦跟曲折。

不管怎麼說,能聽沈淮推心置腹的說這一番話,陳兵也無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