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提倡。至於像今天這樣大家都傻乎乎在那守著的,純粹就是吃飽了撐的。反正這南大河一代又沒什麼人來往,還不如在岸邊擺上一溜的陷阱,把誘餌放到裡面,然後每天早晨過去檢查一趟。人又輕鬆,這甲魚又不會跑。
想到就做,第二天一大早,楊偉便從他爸家裡尋了十幾個廢棄的裝過漁藥的那種大塑膠桶,用水沖洗乾淨,便開始用根燒紅了的鐵絲在桶的上端鑽孔。做完這些,用塑膠繩在鑽過的孔中穿過,兩根繩子在桶上端交叉而過,形成一個十字。
帶著加工過的這些桶,一行人扛著鐵鍬又來到了南大河河畔。在河邊隔五六十米遠就挖出一個剛好可以將塑膠桶放進去的坑,桶上端與周圍的泥土平齊,邊緣都用泥巴糊好抹平整,然後再“十字”交叉點上拴好裡面包了誘餌的紗布,將周圍的野草扶正,便是一個很好的陷阱了,比起昨晚趙靜做的那個簡易版,不知道高階了多少。因為這些桶無一例外深度都是四十五公分左右,那甲魚掉進去之後再想爬出來,那就只能說是妄想了。
搞好這些東西,楊偉便帶著錢和他老子楊寶山一起去了新洲。依舊是那個老李接待的,來之前因為打了電話,這老李便帶著人從早上三點開始起箱準備黃鱔苗。楊偉他們過去時,都已經弄好了一千多斤的“籤子”。並且按照規格等級分好,一溜的齊腰深的大塑膠缸子,裡面裝的全都是這些東西。
“籤子”是黃鱔養殖中的一種術語,指的便是體重在四到五錢左右的小黃鱔苗,由於這時候的黃鱔體型比筷子稍小,便被養殖戶形象地稱為“籤子”。因為長期養殖黃鱔,養殖戶們也都總結出了一整套的進苗選苗經驗,可以歸納為三看:一看顏色,太黃的和烏色的都不能要,長不大。二看動作,活動遲緩的不能要,體質太差。三看傷病,帶傷的帶病的不能要。所以楊偉現在就和他老頭子一起每口缸都拿手在裡面抄個不停,以便將有問題的那些儘早剔除出來。
“多找找,看看我這裡的苗種和別人的比起來會不會差?”老李笑著,帶著一臉的自信,“別看我這水面大就以為裡面的東西質量參差不齊,其實管理上嚴格的很呢!”
父子兩清了半天,只從裡面找出來三條身上破了皮的,老李接過來看了看,甩到地上一腳踩死:“要是受傷面積小一點,倒還可以養好。像這樣的,留著也是個禍害。”
一直忙活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鐘,七千多斤黃鱔苗才全部過完稱用洋鐵皮箱子裝好,齊齊整整地碼放在老李叫過來的一輛三平柴貨車上用繩子捆好。結賬時價錢上老李倒是一分錢沒讓,不過他也說了:“一分錢一分貨,你是大主顧,我也不敢蒙你。反正這麼多苗子放到網箱裡去,要是由於種苗的原因產生的一切後果,比方說發病死苗不肯吃食,我負全責!”
倒不是這楊偉不知道貨比三家的道理,只是到周圍一問哪裡的黃鱔苗最好,就有那養了好多年的人告訴他新洲老李的!質量過硬,人又講究,到時候就算是出了什麼問題人家老李二話不說,全賠!這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只要在他那裡買過種苗的人都知道。
苗子到達農場的時候正是早上七點多鐘,一群人三下五除二將箱子從車上卸下來,按照上面做好的標記分別倒入他媽媽王金枝在灣子裡借來的幾十口大缸中。送走司機,兩父子也沒去睡覺,便開始往缸內加入食鹽消毒。
過得三五分鐘,便用桶稱了黃鱔投入魚塘裡插好的網箱內。每口箱底板都是十來個平方,也就是說要投進三十五斤左右。由於規格齊,這些事做起來倒是很快。魚塘裡的水泥船船艙內擺了一溜的水桶,裡面全都是消過毒過好秤就等著進入網箱開始新生活的“籤子”。
餵養黃鱔,周圍的養殖戶都是選擇複合飼料與魚肉相結合的方式。不過楊偉並不打算去買鱔魚飼料,他要繼續在果林裡面開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