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除了幾個“90後”的,全是“80後”。挖坑的標準是,每個坑長米,寬60公分,深70公分。兩人一組,一對一,7點開工。戰士們原以為挖坑沒有啥,一挖嚇一跳。因為剛開始看上去都是土,挖到大約50公分時候,石頭便冒出來了。若是遇上小石頭或者一般大小的石頭,還沒啥問題,一旦遇上大石頭,麻煩可就大了。有的大石頭一兩米長,把兩個坑的位置都佔了,但不能用炸藥炸,只能用鐵鎬挖、鐵鍬刨、鐵錘砸,然後再用鋼釺分解。大石頭搞出來後,要用土把窟窿填平,再用手把窟窿抹好,前後對正,左右補齊,一個坑有時要挖2個小時。坑挖好了,戰士們手上全是血泡,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還要求戰士們把坑挖得好看一些,縱成一路,橫成一列,儘量在形式上有一種美感,好讓遇難者的親屬們見了高興。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鏡頭10 替生者下葬,為死者站崗(3)

排長汪繼敏說,挖坑還不能慢,必須快,為什麼?因為後面的屍體不斷地往山上運,如果屍體運到了,坑還沒挖好,就會影響後面遺體的掩埋。再說了,死者的親人還等著呢!但在山上挖坑,確實太難挖了,開始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挖了幾個坑,地方搞防疫工作的同志來看了後說不行,挖得淺了。他們二話不說,又加班加點,重新再挖。第一天,屍體多,我們確實只挖了70公分深;第二天,屍體少點了,我們就挖了米深,最淺的坑,也挖了1米深;第三天,屍體更少了,坑挖好後,見屍體還沒運上來,我們就再挖深一點,好一點。

當然,不是所有戰士都願意挖墳坑的。有些戰士一開始對挖坑並不理解,因為他們來災區,一心想的就是救人!廢墟上救人,多好啊,既轟轟烈烈,又驚心動魄,還名揚全國,一旦救出一個人來,就能上電視,上報紙,一不留神,一夜間還可能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英雄!而挖墳坑,既枯燥費力,還默默無聞。所以被安排去為死人挖坑的戰士,一開始心裡也是有些想法的。

但想法歸想法,墳坑照樣得挖。指導員楊志鵬說,第一天,72個戰士挖了180個坑。第二天,挖了大半天,又挖了50個坑。當這230個坑像佇列方陣一樣突然集體出現在戰士們面前時,戰士們都嚇了一跳!為什麼呢?因為既然要求挖這麼多個坑,說明就要埋掉這麼多個人,而且還要往下挖,可見紅白鎮死了多少人啊!於是戰士們的心一下就變得難受起來,沉重起來,這才感到了挖坑的重要。排長賴學良也說,我們挖第一個坑的時候,覺得很平淡,沒有什麼,但當第一具屍體埋進去以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挖坑,是為死難者找一個歸屬啊!

因此,後來戰士們挖坑,感覺就大不一樣了,他們把挖墳坑,看成為死難者建造一座住房。於是總是想方設法,挖得寬敞一點,踏實一點,完美一點。每挖完一個坑,都要仔細檢查一遍,看是否符合標準,是否舒適得當。一旦發現不符標準,或者稍有瑕疵,再用手一點點地修補,直到滿意為止。如果遇難者是個小學生,他們還會偏心一些,只要時間允許,再苦再累,也要為孩子找一個風景好的地方,比如有樹、有花什麼的。而且儘量把坑挖得寬一些,長一些,深一些,好看一些。甚至有的戰士還特意為小學生挑選一塊向陽的坡地,說這些學生死的那天晚上下大雨,在操場上淋了一晚上,現在安息了,讓他們多見見太陽吧!

汪繼敏告訴我說,有一個孩子的坑,他們挖了2米深,挖完後,一個戰士還跳下去,用手在四周摸了摸,摸著一塊小石頭,就說,不行,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