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我看著是像說假話嗎?”
周天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說道。
“不是,所長,主要是我覺得以咱們國內當下的工業水平,是不是還沒到發展電子工業的時候啊?” 宋衛國聽到所長誤會了自己的意思,趕忙解釋道。
“啥叫不是時候,難道等著國外把我們遠遠甩在身後才算是時候嗎?讓你問,你就去問,少囉嗦!”
周天說著,無語地看了一眼宋衛國。心裡對宋衛國的懷疑頗為不滿,他也不想想,既然自己讓他去問,自然是有辦法的。
“那好吧!”
宋衛國見所長如此堅持,只好應了一聲,轉身離開了周天的辦公室,向上級彙報去了。
“這個傢伙!”
望著宋衛國的背影,周天無奈搖了搖頭,隨後拿出圖紙開始繪製起了電晶體的設計圖。
說起電晶體,就不得不說真空管,在電晶體被研發出來之前,真空管才是世界上電子的主流。
真空管在世界上被發現的時間較早。
真空管的歷史起源可追溯至 19 世紀末。
1883 年,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在改進燈泡的過程中,發現了熱電子發射現象,這一現象後來被稱為愛迪生效應。
1904 年,物理學家約翰?弗萊明藉助這一效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真空二極體,此乃電子管的早期形態。
隨後,在 1906 年,發明家李?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引入了柵極的概念,使電子管具備了放大訊號的能力。真空管的發明與發展為無線電通訊、電話、廣播、電視等領域的進步奠定了基礎。
而時至今日,真空管的應用已經三十多年,在這三十多年裡,真空管歷經了初期、成熟直至計算機時代,不知更新換代了多少次。
現今的真空管,早已不再是當初的初代產品。
周天想要在最短時間內推動國內電子工業的發展,只能選擇彎道超車。
其中電晶體自然是他的第一選擇。
而他所繪製的,正是前世他在一本資料記載中的一款老式電晶體設計圖。當然,所謂老式,那只是相對於前世而言,在這個時代,卻屬於國外對我國嚴防死守的高科技。
既然在真空管上我國已經錯失了最佳發展階段,那麼周天必然不會繼續選擇真空管,而是瞄準了電晶體。
相較於真空管,電晶體無論是在效能上,還是在應用方面,都有著天壤之別。
體積小、反應速度快、功耗低、製造成本低、易於整合以及可靠性高這六個優點,註定了電晶體的應用範圍比真空管廣泛得多。
雖說優點眾多,但製造難度也是成倍增加。
首先,想要成功設計出一款電晶體,就必須具備極高的材料純度和微觀加工技術。
材料方面還好解決,周天的記憶裡存有一份電晶體的材料配方。
然而,微觀加工技術以及光刻機、蝕刻機才是最為棘手的難題。
在這個時代,光刻機和蝕刻機在國外也只是處於初步起始階段。
所以,現在他想要研製出電晶體,絕非僅僅繪製出電晶體設計圖就能完成的,還需要同步研究出光刻機與蝕刻機,否則,最終電晶體無法實現量產。
所幸,當下的光刻機還處於起步階段,光刻機遠沒有前世那般複雜,主要是接觸式或接近式光刻機,它們透過直接讓掩模與塗有光刻膠的矽片接觸或極為接近來轉移圖案。
蝕刻機則是用於去除光刻過程中未受保護的材料部分的裝置。
1952 年的蝕刻技術為溼法蝕刻,這是一種運用化學溶液來溶解和去除材料的方法。溼法蝕刻相對簡單,但控制蝕刻速率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