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態觀光農業的專案向徐市長彙報一下!”
潘寶山立刻說就看三個點,時間不會長。
第一站是大陡嶺村的金銀花種植。
現在已經是第三期採摘,抬眼望去漫坡遍野的金銀花美不勝收,碧綠的株葉和泛白而黃的條狀花瓣分層鋪開,中間又點綴透頂紅活藍頭巾的採摘村婦,呈現在眼前的一切宛如巨幅油墨。
“金銀花種植基地已經初現輻射效應,帶動周邊百餘人就業,實現了他們家門口打工的願望,一年三期採摘就可收入過萬。”潘寶山道,“種植戶的獲利更是可觀,產品全由健達藥業公司穩價回收,很有保障。”
“這樣的基地好!”徐光放稱讚道,“環境和經濟雙重效應兼具,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傳統農業要向生態農業轉變。”
“是的徐市長,我們已經從中總結出了經驗,今年又跟健達藥業公司合作,開闢了一個綜合中藥基地,等會就過去。”潘寶山不想逗留太多時間,有些東西就是看不足才覺得好。
去綜合中藥基地,正好路過特色山坡林果種植區域。
特色山坡林果種植專案在王三奎的賣力推進下,效果顯著。遠遠望去,大片林果層疊有秩,已是十月季節,有些果葉已開始泛黃。但因為之前有安排,些許已經掛果的果樹被保護起來,果實一直留著。黃梨、紅桃、黃蘋果各色不一,分佈其間煞是好看。
“大陡嶺村幹部組織幹群近百人,奮戰近半年時間,修建了萬餘米環山路還有幾條進山路,讓三千餘畝林果地大體成片,如今仍在進一步完善中。”潘寶山指著山坡上部分忙著為小果苗澆水、施肥還有拓荒的村民道,“在生態觀光農業規劃的激發下,農民開發荒山的熱情高漲,往日十塊錢一畝都沒人租種的荒山地,一下子成了香餑餑,大家都搶著開荒種果樹。”
“這就是思路問題,思路一變天地寬嘛。”徐光放笑道,“在發展的過程中,就需要不斷轉換思路,拓寬視野,唯此才能不斷開創出工作新局面。”
“我們正是抓住生態觀光這一新思路,充分把夾林的特色資源利用起來,打造‘遊生態夾林、觀田園風光、嘗時令果鮮、住親水樓閣’新型農業格局,為全鄉人民開闢新‘錢’景。”潘寶山說得很有激情。
徐光放聽了連說兩聲好,強調夾林的新型農業路子一定要穩健地走下去,爭取走出夾林發展模式,富祥其他的鄉鎮發展,要善於借鑑夾林的思路,當然不一定搞同質競爭發展,但觀念要一定要啟用。
祁宏益聽後,點頭稱是。
看完特色山坡林果種植,已經快十一點,即便此時不看綜合中藥種植基地專案建設,趕回市裡也要錯過飯時。
“還是吃過午飯走!”徐光放當即做了決定,“夾林是個好地方,是要好好看看,聽說今年糧食水稻也獲得大豐收,增產不少,和前期推行的測土配方施肥很有關係吧。”
提起測土配方施肥,潘寶山又來了話題,不過還沒用他說,徐光放就走向位於大路東面的糧食作物種植地。
秋播小麥正當時,地裡滿是勞作的村民。
“老鄉,今年水稻產量如何?”徐光放問一位老農。
“好,很好。”老農笑呵呵地說道,“比往年都好!以前種一畝水稻,用啥尿素、複合肥的,亂七八糟要六十多斤,得花一百多塊。今年夏種水稻時用了配方肥,只用了四十斤,又加了十五斤鉀肥,這也就夠了,算算少花二十多塊錢呢。而且產量也上去了,多收了百十來斤,總的算起來,一畝地能多賺至少一百塊,所以今年種小麥,俺還用配方肥!”
徐光放聽了不住地點頭,“一畝地增收一百元不起眼,但是放到全縣乃至全市的層面看就很不得了,縣裡有多少萬畝可作用的耕地?市裡又有多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