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難怪人們要起疑心,而疑心是難免要生暗鬼的。雍正心裡清楚,他這個皇位,有些&ldo;來歷不明&rdo;:既非漢家禮法,立嫡以長;又非大清傳統,立君以賢。立長,該允祉當;立賢,該允當。即便是立愛,似乎也該允當,怎麼也輪不到他胤。難怪他聽到隆科多所宣遺命後,要&ldo;聞之驚慟,昏僕於地&rdo;,也難怪允禮聽說之後,會&ldo;神色乖張,有類瘋狂&rdo;了。因為大家都沒有思想準備,而雍正自己,也得裝作沒有思想準備。
雍正當然有準備。但他先前既然一直裝作無意於大位(他就靠這個獲取信任謀得大位),現在也只好裝到底。然而這一下卻又引出一個麻煩:大家都沒有想到,當事人自己也沒想到,康熙皇帝是怎麼想到的?結論只有一個:康熙也沒有想過,是隆科多矯詔。隆科多這下可渾身是嘴都說不清了。
雍正就更麻煩了。他不但要證明先帝選定的就是他,還得證明先帝選得並不錯。唯一的辦法,當然是努力工作,把國家治理好。也許,這正是康熙寄希望於雍正的。他當了六十一年皇帝,知道皇帝並不好當,更不希望他親手打造的江山,會葬送在一個翫忽職守的接班人手裡。這就要讓他感到江山來之不易,從而不敢鬆懈,不敢怠慢。康熙的想法,有他的道理。只是他沒想到,他的這種安排,卻給接班人帶來了麻煩:大家不服。很多人都想不通:憑什麼讓老四當皇帝?就因為他賣力麼?
最不服氣的是十四阿哥允。
允當了大將軍王后,心思就不同以前了。他和允集團的關係,也掉了個個兒:以前是他支援允,現在是允支援他。允集團的幹將允公開製造輿論,說允&ldo;才德雙全,我兄弟內皆不如,將來必大貴&rdo;。嘴上說自己不如,其實是抬高允,貶低胤。允也和允頻頻聯絡,說&ldo;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須時常給我信兒&rdo;。表面上關心父皇健康,實則是怕一旦父皇病重,自己來不及趕回京城搶儲位。他在軍中,一面指揮戰事,希望能以戰功積累政治資本;一面招賢納士,為自己今後登基做組織準備和輿論準備。所以,允與雍正的衝突,也就在所難免。
允這個人,是很有些血氣的。雍正說他&ldo;氣傲心高&rdo;,確實不假。當年康熙訓斥允,他都要出來打抱不平,現在自己的寶座被老哥搶了,自然更是渾身氣都不打一處來。
於是他對雍正便十分無禮。康熙駕崩後,雍正下令允回京哭靈。雍正的用意,是要奪他的兵權,以免他在西北擁兵作亂。但孝子奔喪,天經地義,誰也反對不得。允到京後,先去拜謁大行皇帝(皇帝剛去世而未有諡號時稱大行皇帝)梓宮(皇帝的靈柩),雍正也在場。然而允只哭老皇,不拜新君。雍正為了表示大度,也不願在熱喪之中即位之初就兄弟失和,造成不好的影響,便自己走上前去將就他,允毫無反應。站在旁邊的蒙古侍衛拉錫出來打圓場,拉他去向皇帝行禮。他竟勃然大怒,責罵拉錫,還向雍正發難,說我是皇上親弟弟,拉錫是個下賤的奴才。奴才對王爺動手動腳,成何體統!如我有不是處,請皇上處分。如我並無不是,請皇上殺了拉錫,以正國體。
這就是存心尋釁鬧事了,雍正當然不能容忍。容忍了允,不但自己體面不存,國家的體統也不存。因此,雍正就毫不客氣地取消了允的王爵。
允被削去王爵後,便被派到遵化去為康熙守陵。這一去就是十三年,實際上是被軟禁在那裡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允是雍正的同母兄弟,又是他的死對頭,殺不得也用不得。殺了他,輿論上通不過,太后那裡也不好交代;用他吧,他又只會搗亂,決不肯合作的。把他留在京城閒置,也不行。他嗣位的呼聲那麼高,難免會有人向他靠攏,給他獻策,為他奔走,幫他出頭,沒準真弄出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