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0部分

了師傅那邊,上回師傅得知他要去國外,就告訴他,在出國之前去他那一次,他有事情要交代。

孟子濤過來的時候,鄭安志剛剛吃過早飯,師徒倆閒聊了一會,鄭安志就說道:“子濤,你對追討流失文物有什麼看法?”

孟子濤說:“當然非常支援啊,可是應該十分困難吧?”

世界各國流失海外的文物數不勝數。以我國為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中國有164萬多件流失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另有1700多萬件散落在民間。

鄭安志有些無奈地說:“對,確實非常的困難,特別是咱們的國家現在還不強盛,而且現在西方國家還一直抱著‘文物國際主義’,頗為可恨!”

孟子濤對這些也非常瞭解,長久以來,儘管我國與埃及、希臘、印度等文明古國不斷要求西方國家無償歸還各自國家的流失文物,但英、法、美等主要的“文物流入國”均藉口“文物國際主義”,對歸還的聲音置之不理。

2002年12月9日,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9家歐美博物館、研究所聯合發表《關於環球博物館的重要性和價值的宣告》,反對將藝術品特別是古代文物歸還原屬國。

他們辯稱文物作為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其收藏不應也不必有國界之限,並聲稱自己的文物保護技術和裝置先進,有利於更好地儲存文物。

說起文物保護,孟子濤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條國外展出我國文物的新聞時,居然看到還有網友感謝當年文物被搶才得以儲存的言論。

對這種言論,孟子濤相當的無語,搞得好像許多寶貝在國內的結局就只有毀壞這個結局,好像現在的文物工作者所做的都是無用功一樣。

而事實上,恰恰相反,比如大名鼎鼎的《女史箴圖》這幅畫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相傳為顧愷之所作,當然,現在的只是唐代摹本。但就算這樣,這也是已知存世的最早的我國繪畫長卷。

原畫為清廷藏品,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時被盜,盜竊者是個對藝術一竅不通的老粗,英國駐印騎兵上尉。回英國以後,此畫卷被他以25英鎊賣給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作為行家認識到了該畫的價值。但是當時的西方專家對我國藝術品的瞭解十分淺薄,他們直接請了一個東瀛畫裝裱匠,用東瀛的裝裱方法而不是我國畫裝裱方法,和西方油畫的習慣,把好好的長卷硬生生將其攔腰截為兩段。

這種做法簡直是千古奇聞,最嚴重的後果是,這種參照將其攔腰截為兩段畫的裝裱方法造成了畫幅表面的開裂,掉粉,暴露於光線等一系列不可逆的損傷。

孟子濤得知這些時,無疑是非常憤怒的。事實上,這種對文物不瞭解而損壞的現象,不止出現在了大英博物館一家,其他歐美主要博物館對我國卷軸畫的處理也有同樣現象。

說白了,就是西方博物工作者對東方文化的無知。去過大都會的都知道,中國文化是被放在埃及,古希臘羅馬,甚至是古波斯和東瀛之後的。直到今天,歐美百姓對於我國文化和藝術的瞭解恐怕也很淺薄。他們又有什麼資格去儲存我國文化遺產?

但現實又是無奈的,沒辦法,誰叫東西在別人手裡,而“文物國際主義”這種公然的強盜邏輯和“文化霸權主義”在世界範圍內佔據了主導呢?

鄭安志接著說道:“事實上,除了‘文物國際主義’這個歪理邪說之外,還有其它原因阻礙著我國流失文物的追回……”

諸多文物流出國達成共識,以非法、非道德方式流失的文物,比如在戰爭中被掠走,以盜掘、走私等方式得以出境,均是追討的主要物件,所有權不應存在爭議。不過,真正界定流失在外文物“非法”與否,標準始終非常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