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6部分

說是在李自成軍隊敗退京城的路上,劉宗敏受了重傷,放鬆了對太子的看管,他就找了個機會和他以前的老師李士淳從闖王的軍中逃了出來,後來到了李土淳的老家出家當了和尚。據說太子死後,廟裡就開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薩”的神位。這尊神位始終保留著,直到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覆滅了,人們才知道原來供奉的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後人也聲稱他們的先祖確實在亂軍之中救了太子,並把太子帶回自已的家鄉,兩人還一同出家做了和尚。

種種說法,難辨真偽,不過,這都是皇太子生死之謎的一個環節,給史增添了不少撲朔迷離的色彩,更顯出它的無窮魅力。

“對了,你搞古玩啊,快給我看看。”

孟子濤開啟卷軸一看,上面的圖案有些熟悉,仔細一想才發現,正是那幅當初得到的那幅海島圖。

難道這是

明朝宮內藏銀的數量一向是一個撲朔迷離的懸案。萬二十年(1592年)以後,國家多事,花費無算,財政日益困難,除了增加對人民的剝削外,朝廷官員一方面反對皇帝繼續從太倉中取銀,一方面唿籲皇帝“發內帑”,以舒緩經濟危機。

崇禎時期,國家財政面臨崩潰,為了應付賑災、軍餉等突然變故,崇禎皇帝也偶爾拿出一些銀兩來應急,數量並不大,但這更造成了朝廷官員對皇家庫藏的錯誤估計。

因此,直到明亡的前幾天,大臣們還爭吵著“請發內帑”,這說明,宮中藏銀在那個時候就讓人疑惑了。當時朝野的記載有三種說法,一是認為宮中藏有大量白銀,總數有數千萬兩;二是認為宮中雖有白銀,但已為數不多;三是認為宮中一無所有。

明亡之後直到現代,這一問題更是眾說紛紜。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斷定明亡時皇宮記憶體有大量白銀,認為明宮中應有白銀三千七百萬兩、黃金一百五十萬兩,數量相當龐大。

那麼,明皇宮內到底有沒有藏銀呢?很多說法都是當時親的人講出來,所以不可能都是空穴來風。(未完待續。。)

第七百二十七章 調查情況

明宮藏銀的準確數字,確實令世人困惑,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從始至終都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再加上一些人別有用心的渲染,更讓明宮藏銀成為了難解之謎。

關於這一點,康熙帝曾經斷定,明宮藏銀是在萬年間,且數字在二百萬兩左右,這個說法比較符合史事實。

萬初年,張居正當國,明朝經濟情況較好,此銀可能就是萬初年神宗窖藏的,加上萬是個好貨之主,這個就更好理解了。

當然,到了崇禎皇帝那會,他手裡到底有多少銀兩,又到底知不知道有這筆錢,那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萬中期以後,國家多事,戰爭不斷,花費浩大,不可能再有餘金,更不可能會有幾千萬兩白銀供窖藏了。所以說,農民軍在明宮繳獲了部分白銀,其中最大的一筆也只能是養心殿後的這二百萬兩,此外,應該別無他藏了。

而且根據崇禎朝最後時期的表現來看,他應該是不知道這筆銀兩的。當李自成兵臨城下時,明王朝財政已經是山窮水盡,“正月外解來,才度過二月”。二月外解不到,崇禎只好反覆動員貴族、官僚捐助。

如果這個時候,崇禎知道那些藏銀,卻還不知道動用那筆藏銀,那他就是吝財亡國。

但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海島寶藏真和明朝的藏銀有關,那就說明崇禎確實有可能知道那些藏銀,並且還提前做了準備,不然的話又怎麼可能運到那座海島上?

當然,現在孟子濤也不能肯定,這幅畫和那幅海島藏寶圖有關,因為那幅藏寶圖畫的比較簡單,只是看起來有些相似而已,並不一定有關聯。想要證實,還需要找到其它證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