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當然都無需多說。

介紹了自己的硯臺,鄭安志又拿出一塊墨錠來,卻是清晚期的“胡開文”制墨,此墨錠細膩如肌,易於磨製,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墨,這麼一塊估計也值大幾千塊。

孟子濤見鄭安志拿出了這樣的好墨,連忙說道:“鄭老,這墨錠太貴重了。”

鄭安志笑道:“有道是好馬配好鞍,不在這個時候用,在什麼時候用?況且,墨錠這種東西就是拿來用的,合適的時候不用,總不能就放著看看吧?”

見鄭安志態度堅決,孟子濤也就不再多說了。

既然是對比,肯定由同一個人用同一個力量才好,而這個人選孟子濤最為合適,於是孟子濤準備了一下之後,就開始著手研墨。

要判斷一方硯臺到底是好是壞,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

什麼是下墨和發墨?簡單地說,下墨,是透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臺上”的速度。發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細膩程度。

發墨好的硯臺墨如油,在硯中生光發豔,隨筆旋轉流暢,所以畫畫的用硯比書法的用硯要求更高。

下墨講求快慢,發墨講求粗細,但下墨與發墨本身是矛盾體,之所以矛盾,是因為下墨快,石材硬度要高,而發墨好,石材硬度需較軟。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

因此,好的硯質需要恰好能夠調和矛盾,下墨髮墨均佳的硯極其珍貴。

第一百零四章 還有秘密

ps:感謝“寧鄉。縣東山村劉利金”、“二。逼xiao青年”、“使用者未命名”的打賞!

對於下墨和發墨的速度,已經有人用端、歙、洮硯做過對比,其中端硯發墨更好,而歙硯下墨更好。洮硯介於端歙之間,下墨優於端硯而發墨優於歙硯,所以從下發墨上來講是將矛盾調節到恰到好處。

不過,石材的質地千變萬化,而且新的石質也不如老的石質,所以這樣的實驗,只能做個簡單的參考。

像鄭安志的三方硯臺,論表現,宋代的那方老洮硯效果最佳,下墨速度快,發墨比起端硯來,基本沒什麼差別,出的墨書寫起來也非常流暢。

以其表現來說,這方洮硯的價值要比旁邊的端硯要高,然而,拍賣市場的成交價,除了功效之外,名氣也關係著很大的作用。當然,如果有鄭安志給這方洮硯背書的話,那就大不一樣了。

以下、發墨來說,洮硯的表現已經算是頂尖層次了,但當孟子濤使用天硯研墨時,懂行的鄭安志和王之軒,都情不自禁地發出了讚歎之聲。

只見其下墨不但迅速,而且發墨快而溫潤似玉,不損筆頭,使用此墨書寫非常流暢,鄭安志試著書寫的時候,心中的暢快之意,油然而生。

而孟子濤的感受更深,他只覺得研磨時手感更加細潤,而且研磨無聲感覺非常舒暢。和自己先前使用過的硯臺相比,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完全沒有什麼可比性。

鄭安志放下手中的毛筆,情不自禁地讚歎道:“好硯!真是好硯!難怪蘇東坡臨死之前,要讓兒子好好儲存此硯。”

鄭雅欣有些疑惑地問道:“如果這樣的話,那為什麼當初把它放在書籠裡面啊?”

鄭安志笑著說道:“不是說了嗎,當初是因為蘇東坡被誣陷入了獄,他怎麼著也得把他的寶貝藏起來吧?再說了,當初蘇東坡到底把天硯藏在什麼地方,誰又知道?藏在書籠一說,也只是後來傳出來的。”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確實有這個可能。

鄭雅欣又問道:“那當初蘇東坡才12歲,怎麼就知道,他發現的原石能夠製作硯臺呢?”

鄭安志回道:“這個可能性就多了,或許他正好對著原石哈了口氣,原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