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部分

明代核雕,最為著名的首推用桃核雕刻而成的舟船“桃核舟”,首創人就是這枚核舟的製作者王。毅。

王。毅,字叔遠,又字叔明,號初平山人,人稱“鬼工”。他是晚明清初時期著名的雕刻工藝家。他的名字能為世人所知且流芳百世,就得益於何婉奕說的那篇,魏學洢的《核舟記》。

據現有的資料獲悉,王。毅的創作活動在明萬曆至清順治初間,他善雕刻,能因材設計精巧微雕作品,尤擅精雕核舟,所雕之物,精細入微,雕刻技藝高超,冠絕於時。

但留世作品卻並不多見,目前已知的雕刻作品只有4件,而且其中3件只有文字記載。

其中,果核雕刻作品有2件,分別是桃核舟《大蘇泛赤壁》、桃核舟《東坡泛舟赤壁》,木雕作品1件,為微型木雕《天封塔》。

另外,傳世實物有一件,果核雕刻品桃核舟《蘇東坡夜遊赤壁》,現藏於國內博物館。

孟子濤思考了片刻,說道:“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這應該就是那枚《大蘇泛赤壁》桃核舟了。”

舒澤說道:“我記得這枚桃核舟是王叔遠送給李日華的吧,後來李日華同樣也寫了一篇《核舟記》。”

孟子濤點了點頭,隨即拿出手機,上網一查,片刻後,就查到了相關的文章。

“虞山王叔遠有絕巧,能於桃核上雕鐫種種,細如毫髮,無不明瞭。一日同陳良卿、屠用明。顧餘春波新第,貽餘核舟一,長僅八分。中作篷櫳,兩面共窗四扇,各有樞可開合,開則內欄楯。”

“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几、一書卷。右幾一爐,手中仍挾一冊。船尾一人側坐。一櫓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爐,下仍一孔。爐上安茶壺一,仍有咮有柄。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天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遠’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雲‘王。毅印’。奇哉!”

孟宏昌把這篇短文讀了一遍,再對比眼前這枚核舟,笑道:“不用說。這就是文章裡說的這枚核舟了。小濤。你這個漏可撿大發了。”

孟子濤笑著擺了擺手:“到底是不是撿漏,還得鑑定了再說。”

“不是吧,都這樣你還覺得有假?”小云說道。

“照理說確實不太可能是贗品,但我們這行可沒有照理這個說法,東西的真假必須有理有據才行。”孟子濤笑道。

“真是麻煩。”小云嘀咕了一句,而何婉奕則暗自點了點頭,覺得孟子濤這個態度不錯。

看孟子濤準備鑑定,孟宏昌連忙說道:“小濤。你能不能跟我們講解一下,鑑定這類東西的要點啊?”

“沒問題。”

孟子濤笑道:“一般來說。鑑定這類東西,首先看的就是包漿,以及表面是否有細微的小劃痕。

之所以有劃痕,那是因為我們平常欣賞、盤玩核雕作品的時候,有很多時候不注意手的清潔,手髒的時候盤玩核雕就好比拿了一張細砂紙在劃磨核雕,這樣時間越長,核雕上的小劃痕也就越多。

當然,就算是注意了清潔,幾百年下來,器物上的細小劃痕也不少。另外,盤玩欣賞多了,器物也會變色……”

“如果這兩方面看不出問題,接下來再看雕工。雕刻工藝高低是這樣區分的,一流的師傅雕人物,二流的師傅雕動物,三流的師傅雕風景。當然,並不是說一流的師傅只雕人物,只是說人物的雕刻相對而言比較困難……”

孟子濤把鑑定核雕的要點仔細講述了一番,趁這個時候,他把手中的核桃舟又仔細端詳了一番,不禁歎為觀止。

“怎麼樣?”舒澤問道。

“沒問題,你們看吧。”孟子濤笑著讓了開來。

舒澤讓何婉奕她們先看,笑著對孟子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