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
虎牢關巡視軍情及關防建造之後,韓謙便與王珺返回洛陽。
九月下旬已經是暮秋時節,草葉漸黃,一陣風颳過,園子裡都有落葉被風帶著旋轉起來。
韓謙坐在上陽苑凌雲閣裡,拿著他大梁國主的印璽,在一封封奏章上「啪啪啪」蓋戳子,甚是爽利,奚荏禁不住抱怨起來:
「這些奏章所言皆是要務,乃是諸公夙夜不辭辛勞推敲完備,你卻看都不看,直接加印,就不怕叫人看到洩氣?」
「這些馮繚、郭榮、顧騫等人既然都討論透徹了,又皆是立刻要交辦下去的急務,我要一一細閱,不是耽誤事情嘛?」韓謙說道。
見韓謙如此不負責任的話,奚荏撇撇嘴;馮繚、郭榮、顧騫坐在下首也是無奈的笑笑。
秦問作為諫議大夫站在韓謙身邊,還是恪盡職守,集中注意力快速的看一遍奏章,以免當中有什麼之前未曾發現的遺漏。
只是秦問眼力再好、注意力再集中,也遠比不上韓謙直接蓋印的速度,幾天積累下來上百封奏章,半盞茶的工夫就算全部裁過了,接下來就直接交給右內史府執行。
連秦問都覺得韓謙這個國主做得太不負責任了。
「還有什麼事情?」韓謙將蓋過印璽的厚厚一疊奏章,往案前一推,見馮繚、顧騫、郭榮他們也沒有站起來將這些奏章拿出去執行的意思,問道。
「尚書大人到洛陽有大半個月了,昨日宴席看他身體休養頗好,也應該要鋌身而出為大梁效力了,不知君上可有什麼想法?」顧騫遲疑了一會兒,就代表馮繚、郭榮二人直接問出來。
韓道昌到洛陽後,執掌官錢司及大梁第一儲蓄局,沒有加參政知事銜,也就是沒有相職,暫時沒有資格參加樞密會議,大家不覺得有什麼,畢竟韓道昌除在作為韓謙的嫡親伯父外,其他資歷還尚淺,才具也不顯。
然而韓道銘除了身為宗室大臣的身份,在楚廷就歷任池州刺史、戶部侍郎、嶽陽行戶部尚書、戶部尚書及參政知事等顯要官職,資歷以及能力,馮繚、顧騫、郭榮都有所不及。
之前為方便在金陵與楚廷談和議,直接給韓道銘加了一個鴻臚府卿的頭銜,但這個在中樞遠談不上特別重要的職務,理論上是留給馮翊的,已經有些不符合韓道銘此時的身份與地位。
然而韓謙從虎牢關視軍回來,幾次邀叢集臣飲宴都沒有談及韓道銘在洛陽的官職安排,私下也沒有召見韓道銘。
韓道銘目前還能沉得住氣,但顧騫、馮繚、郭榮三人揣測不透韓謙的心思,又擔心這事拖延下去,會使人心產生微妙的變化,決定直接找韓謙將這事挑明瞭說。
另外,韓氏族人差不多都遷入洛陽了,宗正府或宗正寺照道理也應該要籌辦起來,但韓謙也完全沒有提及。
聽顧騫提及這個問題,韓謙盤膝坐在案後,手託著下巴。
這其實是他目前所面臨以及要解決的一個大難題。
雖然千百年來,宗室發揮的作用並不總是正面,甚至很多時候宗室內部的矛盾及衝突,常常將帝國拖入戰亂的泥沼之中,但無論什麼時候,想要鞏固皇權之時,宗室永遠是不容忽視的力量。
而韓謙即便想要削弱蔭襲之制,但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傳統以及慣性力量,使得馮繚、郭榮也好,田城、高紹、趙無忌、林海崢也罷,這些人此時追隨於他,盡職效命,內心的目標更多也是希望富貴能恩蔭子孫。
勛功賞爵的目的,也在於此。
大梁現在及未來,也不可能避免會有一個龐大的、在大梁註定需要獲得特殊地位的勛貴集團產生。
不可能韓謙他振臂一呼,這些大梁勛貴就會覺悟高到都變成為人民利益奉獻一生的公僕了,韓謙也怕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