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頁

ldo;明、清之奏議,八股之支流也。&rdo;這就不僅說的十分正確,而且說到八股文與明、清兩代對古文的影響而外,對奏議的影響,也就是它的實用價值,在封建政治管理中所產生的實際作用了。或者也可說是八股文對公文的實際影響吧。

第十四章:八股與詩

說完八股文對古文、奏議公文的影響而後,便可說說與詩的關係。說到八股文與詩的關係,首先應該先說的是&ldo;試帖詩&rdo;。清代科舉考試,自乾隆二十二年開始,於鄉、會試增五言八韻詩一首,自後童試用五言六韻,生員歲考、科考、及考試貢生與覆試朝考等,均用五言八韻。官韻只限一字,為得某字,取用平聲,詩內不許重字,遂為定製。據法式善《清秘述聞》卷六記載:

&ldo;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會試。是科奉旨:鄉會試易表判為詩,永著為例。&rdo;

據同書記載:是科詩題為《賦得&ldo;循名責實&rdo;》得&ldo;田&rdo;字。自此之後,乾隆二十四年己卯科鄉試,各省都考試帖詩了。這一屆各省題目如江南詩題《月印萬川》,得川字;江西詩題《秋水長天一色》,得天字;浙江詩題《江海出明珠》,得圖字……直至貴州詩題《秋風動桂林》,得風字。共十六省鄉試,都考了試帖詩。自此以後,直到清末廢科舉,鄉會試都要考試帖詩,而且很重要,因為它同八股文一樣,都是首場考試的必考科目,所以學子在鑽研八股文的同時,也鑽研試帖詩了。《林則徐日記》中記他在翰林院作庶吉士時,為了準備翰林歲考、考差等等,常常和朋友們舉行文會,都記有題目,每次文會,除八股文題目而外,都有試帖詩題:如嘉慶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所記:&ldo;偕蘭卿赴廖儀卿處詩課&rdo;,課題&ldo;整紛剔蠹&rdo;,得&ldo;韓&rdo;字(《元史&iddot;韓廷徽傳》);&ldo;慈竹義木&rdo;,得&ldo;詩&rdo;字,(《宋史&iddot;牟子才傳》);&ldo;他山之石&rdo;,得&ldo;攻&rdo;字;&ldo;以魚羨烏&rdo;,得&ldo;莊&rdo;字。(《莊子》);&ldo;綠楊宜作兩家春&rdo;,得&ldo;家&rdo;字,(白香山詩)。從詩題中,可見一斑。也可以看出試帖詩出題的針對性,一是與吏治有關的成語:如前引首屆會試詩題&ldo;循名責實&rdo;,便是國家選用人材的重要成語,說的十分簡明扼要。出題成語必須有來歷,有出處,此語出自《後漢書&iddot;王唐傳》:&ldo;庶循名責實,察言觀效焉。&rdo;二是地方風光的前人名句,如江西詩題:&ldo;秋水長天一色&rdo;,出王勃《滕王閣序》。三是唐、宋詩名句:如&ldo;綠楊宜作兩家春&rdo;之類。自然這中間常常遇到僻題,如語出《後漢書》的題,尚在&ldo;前四史&rdo;中,一般還不算太僻。林則徐會課詩題出自《元史》、《宋史》,就比較僻了,因而參加鄉、會試的人,除《四書》、五經而外,各代正史、先秦子書,也都要讀一些了;當然史書的重點還在各代典章制度及名臣列傳,這就要看參加考試者的讀書範圍和學問了。乾隆二十二年之後,科舉加試試帖詩的措施,促使一些治舉業、準備考試的人,於《四書》、五經之外,還必須讀一些唐宋詩、史書、子書之類的書籍,對促進當時封建文化的發展,擴大當時科舉士子的知識面,在限制推理思維訓練的同時,又以形象思維調劑之,促進其思維活躍,就這小小試帖詩,無疑是起到一定作用的。有人也因為試帖詩的名句,得中功名。最有名的就是俞樾&ldo;春在堂&rdo;的故事。《春在堂隨筆》第一則即記此事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