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6章 免死金牌

糊糊:“長河有似帶之期,泰華有如拳之日。維我念功之旨,永將延祚子孫,使卿永襲寵榮,克保富貴。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承我信誓,往惟欽哉……

這段文字表明,對錢鏐本人可以免除九次死罪,子孫後代可免除三次死罪,對於一般罪行的相關人員,不予追究。

來源網路

此時大唐的國祚只剩下10年了,這塊鐵券只是一種象徵意義,因為當時的唐朝朝廷成了一個擺設,只要手裡有兵馬都能自雄一方,所以錢鏐表面上是為唐昭宗打工,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創業。

唐朝滅亡後18年,錢鏐正式建立吳越國,開始錢氏在兩浙地區為期三世五王的統治。

對比五代十國其他動輒顛覆的歷經戰亂顛覆的國家,吳越國的在兩浙的統治的相對安穩,從唐末一直延綿到宋初。

中原誰強便俯首稱臣,國力雖弱,但百姓少經戰事,勉強算那個亂世裡一片樂土。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繼位,南征北戰,統一了北方,而當時東南一隅的吳越國國力強盛,有抗衡之資。

當時的國王錢弘俶,遵循錢鏐‘善事中原,維護一統’的家訓,為了保護百姓的生命財產不受大的損失,避免生靈塗炭,做了一次偉大的放棄——取消吳越王位,尊趙氏為帝,舍別歸總,將所部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五十五萬六百八十戶、十一萬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數獻給宋朝,促成中華統一。

這一歷史事件被稱為——納土歸宋。

開創了和平統一的先河,當時長江以南,唯獨吳越國治下百姓免於磷青骨白之苦,庇斯民甚厚。”

仰望星空:吳越國不是兵臨城下,而是主動歸降,沒有抵抗。

彩雲之南:所以吳越錢氏的待遇比後蜀南唐好多了。

雲與海:北宋時期編纂的《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錢氏只排在國姓趙氏後頭。

同為南方政權,孫權看不明白,“錢氏不打算掙扎一下?”

南方真的如此偏安?

糊糊:“吳越國建立後,昔年唐昭宗賜予的鐵劵就成了一塊‘廢鐵’,但依舊被吳越錢氏妥善儲存。

錢弘俶由臨安前往宋都汴京,並未隨身攜帶鐵券,而是置之廟社。

宋淳化元年(990),宋太宗趙炅調閱鐵券,閱完賜還忠懿王嗣子錢惟濬,從此鐵券由從臨安的錢鏐廟社遷出改藏於汴京。

宋天聖元年(1023),宋仁宗趙禎登基,下旨調閱鐵券。後又賜還,由錢氏後裔藏於汴京城的昭化坊府第。

宋元豐四年(1081),宋神宗趙頊下旨調閱鐵券,後仍歸錢氏後裔,直至慶系第六世孫錢景臻成為駙馬,鐵券移藏於駙馬府內。

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中原,景臻之子錢忱奉母命攜鐵券南遷江南。

南宋紹興元(1131),錢忱全家遷浙江台州。紹興四年,宋高宗趙構把台州臨海城內的美德坊賜給公主居住。

錢氏家族從此在臨海定居下來,成為台州的一個名門望族,自此鐵券長留台州臨海達767年之久。

南宋德佑二年(1276),元兵攻破臨海城,‘鐵券遂失,不知去向’。一直到元代被漁夫撈出,被錢氏十四世孫錢世珪用十斛谷購得。

對這段鐵券失而復得的歷史,各種錢氏宗譜的記載說法不一。

有的說當年元兵攻破臨海城時,錢氏後裔錢叔瀤背上鐵券南逃,後落水而亡,鐵券不知去向。

還有一說,元兵南下,攻破臨海時,僕人竊負以逃死於難遂失所在。

但鐵券丟失五六十年,又奇蹟般的重歸錢氏後裔,實在是一件非常奇特的事。

轉眼元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