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章 宮妃殉葬

糊糊:“人無完人,皇帝不是聖人。漢武窮兵黷武,晚年有巫蠱之禍。唐宗弒兄屠弟,都是身上洗刷不掉的汙點。

而朱元璋最為人詬病的,就是重啟宮人殉葬。

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一句,有不同的解法,但放在今天,不得不說,用陶俑殉葬是一項善政。

古代後宮妃嬪在皇帝駕崩後,通常有幾種結局。

廢除封號出宮歸家,守陵,出家為尼,被新皇帝接收,一般出在胡族和不太講究的皇帝身上,具體案例不點名。

最好的結局,加封尊號,在皇宮或隨子就藩,但最殘忍的,無疑是殉葬。

商王朝有人殉人祭傳統,但周朝中原王國沒有。

秦國地處西陲,早年有人殉,秦始皇駕崩後,秦二世將後宮無子妃嬪和一個兄弟殉葬,同時陪葬的還有修建始皇陵的工匠。”

嬴政瞪大眼睛,秦國早年有人殉不假,但穆公殉三良,導致人才出走,國力下降後,已經不再用活人殉葬,他的陵墓都用的是陶俑。

秦朝君臣恍然意識到一個可怕的事實,秦二世不是扶蘇。

公子扶蘇純良仁義,不可能讓妃嬪工匠,更不能讓兄弟殉葬。

秦二世的行為,透著一股陰謀的味道,他是誰?

劉邦:“乃公還派人給始皇帝守陵呢!”

若扶蘇順利繼位,大秦的天下又能撐幾年?

糊糊:“秦漢之後,以法律形式明令禁止人殉。此後,人殉只零星出現,而且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

直到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去世,朱元璋下令兩位王妃殉葬,活人殉葬這一惡習死灰復燃。

洪武、永樂、洪熙、宣德、景泰五朝,殉葬宮嬪百餘,洪武永樂兩朝最多。

其中有無所出的宮妃,亦有皇子母,連剛入宮的二十多天,只因‘賢而有才’就被選做殉葬人選的小宮女。

‘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皇宮如此,王府如此,民間跟風仿效,一時殉葬之風大行。

朱元璋甚至將此制度立為‘祖制’,為何獨獨明朝會在殉葬制度上重回先秦?

其一信奉靈魂不死不滅,從大封藩王就能看出來,苦孩子朱元璋苦日子過夠了,希望死後也能繼續享受帝王待遇。

其二靖康之變後朝廷民間‘守貞’之風盛行,程朱理學甚至提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一說。

其三則是出於政治需求,嚴防後宮干政和外戚做大。”

獨自飛翔:我就說老朱和朱熹有關係吧!

言不由衷:一己之私,從皇宮王府到富豪之家,害了多少無辜人。

秦王朱樉不關注兩位王妃的下場,只在乎,“洪武二十八年,我死了!”

掰著手指頭算,還剩下多少壽命,然後問道:“我怎麼死的?”

旁邊的父親兄弟齊齊沉默。

朱元璋試圖代入後人的視角,他殺過那麼多人,各路義軍、官吏、反賊……連在後人眼中,他都是一個嗜殺之人。

為何獨獨宮人殉葬,最受詬病?

因為宮妃只是皇權的附屬品,不影響統治,只是為一己之私,從而引得民間紛紛效仿,無數無辜女子因此喪命!

馬皇后:“皇上,日後勿行殉葬!”

糊糊:“直到天順年間,正式廢除宮妃殉葬制度,皇宮無宮人殉葬。

但王府殉葬並未因此杜絕,明朝中後期,王府依然有殉葬,可見要根除朱元璋留下的這一祖制,仍是困難重重。”

言不由衷:這件事不知該怎麼評,英宗唯一拿得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