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6章 破我家者必此兒

這翁婿倆一看就不是一條心,李積的女兒若是沒嫁還好,若是嫁了……

糊糊:“《舊唐書》所載李積的臨終遺言:

我自量必死,欲與汝一別耳。恐汝悲哭,誑言似差,可未須啼泣,聽我約束。我見房玄齡、杜如晦、高季輔辛苦作得門戶,亦望垂裕後昆,並遭痴兒破家蕩盡。我有如許豚犬,將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倫、交遊非類,急即打殺,然後奏知。……違我言者,同於戮屍。

這段遺言是說給弟弟李弼的,大意是我自知必死,想同你做訣別。怕你悲傷痛哭,所以假裝病情轉好為此宴樂。你現在不要哭泣,聽我講話。我親見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人辛苦建立門戶,都被後輩破家亡人。我這些不肖兒孫,現在都交付給你,應細加防察,如有操行不倫、結交非類,馬上打殺,然後奏之,以免傾覆家族……”

李積:春秋正盛,一不小心知道自己的遺言了,到底他的子嗣有多不爭氣?

房玄齡:不用特別提醒,知道我兒子後來謀反了。

杜如晦:同上。

高季輔心頭一驚,難道我兒子也謀反了?

糊糊:“對古代仕宦之家而言,對子嗣的最高追求應該和蘇軾一般,‘惟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但作為大唐的開國功臣,從李淵、李世民,一直活躍到李治時期,李積無疑看得更深遠。

他前面有太多的活體例子。

總的說來,開國功臣的二代基本都算教育失敗了,在高宗朝的政治舞臺上,很難看到活躍的功臣二代。

當然,這和李治的執政方針也有關係。

但從南北朝的混亂時期過來,政治傳統依然混亂,接連不斷的貴族謀反事件,導致許多功臣以及二代牽涉進去。

恐怕在待機到最後的李積看來,不謀反的,都是好孩子。”

迷霧麋鹿迷了路:這個要求真低。

天涯赤子心:既不能主動謀反,也不能被牽涉進謀反,在當時的社交圈子裡,恐怕不大容易。

靜夜思:李靖的兒子就被牽涉進謀反案裡,但他也是倒黴,只因為和承乾關係好,沒有參與謀反,還是被流放江南了。

孟婆來碗豆漿:二鳳為了加重太子分量,塞了許多二代進東宮,後來全玩完了。

彩雲之南:廢話,作為二代不去和太子搞好關係,難道去找其他皇子玩耍嗎。

初唐許多大臣認為他們有必要和二鳳陛下討論下子嗣教育問題。

糊糊:“後來這條遺言演變成,‘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

李積本意說的是違法亂紀的不肖子孫,後來為何演變成了‘高人’。

當然是因為武氏代李,李積的後人真的造反了。”

年輕的李積沒忍住,這是怎樣的宿命,他造反,他後代也造反?

年老的李積大約知道是誰造反了。

糊糊:“李世民晚年決定將李積留給李治做輔政大臣,但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臨死前,玩弄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次權術,這次弄權針對李積,將沒有任何過錯的李積貶為疊州都督,並對太子李治加以囑咐。

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

面對李世民突如其來的試探,精明的李積馬上就體會了老皇帝的用意,非但沒有任何怨言和牢騷,而且接到命令之後,連家都沒有回,第一時間就奔赴疊州。

李治繼位後果然召回了李積任命為宰相,多有倚仗,畢竟要仰仗他對抗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外戚和關隴勢力。

高宗朝詭譎多變地的政治氛圍不能不令李積憂慮,到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