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音聲見觀(觀想)或者尋求法身如來,那麼永遠也不可能見到如來的法身之體,永遠也到不了真正的佛境界。
人活在世間,乃至一切萬有活在這個世間,都是在唱戲,窗檻外一片清涼,雪花萬雜,可你不要被這個色相迷住了。如果我們在清淨的境界裡再轉一下,開啟窗子看看這個天地,世界上沒有哪一處不清涼,到處都是淨土,地獄裡頭都是淨土。但是可悲的是,面對這個淨土世間,我們卻因為不能很好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心裡頭只能夠容忍自己,並因為這個原因去傷害別人。其實,當你捧著一部《金剛經》重新審視自己,就會知道,你所認識的自己其實錯得很徹底。我們所失去的和所得到的,註定是生命軌跡的種種遇合。因此,如果有機會,你可以在某個有理由用淚水宣洩情感的暗夜裡,任由自己釋放歲月在不經意間沉澱下來的傷感。而新的一天來臨的時候,你真的不再應該守候著屬於你的虛偽的世界。你要摘去那心頭的枷鎖,重新認識自己,讓真實心情去開啟人生旅途上那一扇等待的門扉。
記住!沒有誰能讓光陰停駐,更沒有誰能讓自己的一切重來一回。我們所擁有的,就只是這一輩子,僅有的一輩子,而這一輩子第一個應該認識的人就是我們自己!歡樂或是痛苦,都將作為成長的痕跡,印證在生命的年輪裡。你也許心裡也明明知道,人生短暫幾個秋,認識自己的知音難覓意難求,但卻就是在關鍵的時候掉鏈子!人生也許就是在這永無休止的情感交疊和反覆中,不斷地演繹著彼此的故事。雖說,平凡的生活中一樣蘊藏著豐盈的美,可是我們不應該再錯過認識自己的機會。
生生不息的希望
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第二十七品講的是生生不息。自然界締造了生生不息的萬物生命,然而上天又為生命設下了種種磨難,他決不會讓任何奢望一勞永逸的人白白得到此等賜予,告誡人們生命是需要歷練的。正是生命的生生不息,使我們的世界明媚燦爛,五光十色。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終極也許就是生生不息的存在和永不停歇的奮鬥。我們不是植物,不擁有具備生命意義的生生不息。但佛認為諸法因果各別,所以不是“常”;因果相續,生生不息,所以不是“斷”。如果認為沒有因果相續,生生不息之理,那就是斷滅之見。佛陀破了立,立了破,只是擔心眾生落入陷阱之中。他層層分剝,一手拉著眾生走,一手拍打眾生的腦袋瓜子,費盡心機幫助眾生當下自悟。
佛說:“須菩提!你不要以為人悟了道以後,什麼都好了,什麼都空了,這個觀念是大錯特錯的!不著相還是不能見到佛。你絕對不可以認為如來因不著相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沒有功德成就,是不能夠悟道成佛的。你千萬不要落入斷滅見的思想陷阱,說諸法斷滅,認為不須要有什麼善法的修行。為什麼呢?因為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於法不說斷滅,更不是空。要不著法相,也不著斷滅相。不斷不滅,不是斷滅相,要做到生生不息,真實不虛。
佛從因果相續的角度,給了我們的生命生生不息的希望。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人的生存是人類的奇蹟,從遠古到如今,生生不息的繁衍了幾萬年,長盛不衰,並且保護著自然界,與之共存,共生息,靠的就是這種希望。
談到生生不息,我就會想到我們的長江。每當我遙望長江水,心潮就如同江水一樣洶湧澎湃。這條橫亙千古的巨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徵。 長江中奔流的是我們民族的血液。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