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說還邊磕頭,江春望著她這不倫不類的舉動,再聽甚&ldo;不孝不悌&rdo;&ldo;丁憂&rdo;的字眼,暗自為楊世賢擔憂起來。
第70章 匿喪
卻說那婦人,起先嘴裡沒句實在話,全噴出些混不吝的,直到見著館長來了,她才使出殺手鐧來‐‐丁憂。
眾人皆被她那&ldo;祖母去了半月&rdo;&ldo;不孝不悌&rdo;&ldo;丁憂&rdo;給唬到了。在座的學生皆是些乖巧不過的,頂多有些嘴角摩擦,這般大的紕漏卻是未曾遇過的。
就是江春也給嚇到了,若這&ldo;罪名&rdo;成立,那楊世賢輕則被取消今年的考試資格,以後成為一生的仕途汙點,重則被革除縣學學生名頭,甚或功名無望。
這&ldo;丁憂&rdo;制度彷彿就是古代封建官員與讀書人的一枚□□,它不定在何時就會被引爆,將這人半輩子數十年的功名積累炸得灰飛煙滅。
從漢代開始,&ldo;丁憂&rdo;就是寫進律法裡的倫理制度,一開始只有朝廷命官才需遵守,而且丁憂的物件以父母居多。但後來太|祖皇帝為了宣揚對其母杜太后的孝心,昭告天下,凡家中三代內至親長輩去世者,官員須得離職停奉三年,舉子得休學罷考一年。
但到後來,這制度逐漸就淡化了,因這不論官職大小,一旦三年後就是物是人非,再想官復原職卻是不可能的,故這制度就被人有意無意地淡化,外加前穿越人士趙德芳卻是個不看重這封建禮教制度的,倒是將那丁憂物件給縮小到只有父母了,而學子不用遵守卻是成了眾人皆知的&ldo;潛規則&rdo;。
但問題就在於,這些人為的淡化與縮小,只是彼此心知肚明的約定俗成,並未寫進法律明文內的。
故這空子能不能鑽過去,還得看人了。
比如江春表哥高平,劉氏逝世才兩年零三個月,若按這&ldo;丁憂&rdo;制度來算,自是考不了升學考的。升學考雖不直接等同於科舉,但升學考後無論是上太學或是府學,皆是享受朝廷米糧補貼的學生了……凡是與朝廷供奉扯上關係的,總是要千挑萬選出若干牽絆來。
故理論上來說,縣學升學考亦是該遵守&ldo;丁憂&rdo;制度的。
但高平卻是可以參考,而且還考上府學了的。
這就是鑽了制度的空子了,上頭太學、府學逐級往下皆睜隻眼閉隻眼,下頭縣學也就敷衍了事了,半個月前教管司要求甲級學生上報家中三代至親存歿情況,下頭學生為了省事,自是有匿喪不報的。
高平匿喪不報上了府學。
楊世賢匿喪不報卻被家中三嬸當堂揭發了。
&ldo;館長大人,您可得為小婦人做主吶!這楊世賢不孝不悌,就是革了他功名也是不虧的。&rdo;
館長皺眉望向漩渦中間的楊世賢,古學錄也是心內頗為氣惱,看這樣子明明是家中就可解決的事,偏生要鬧到學裡來……這楊世賢的為人處世可見一斑。
楊世賢憋得結巴不出一句話來,當時館裡統計存歿情況時,他那分家別居的祖母還未去世,後頭忙著準備考試,也不想節外生枝,就未向上頭稟報……如今卻成了他的致命之處。
另有些苦處,卻也是他無法說出口的。
江春都替他著急,這都甚時候了,還臉紅,還結巴,趕快將人給支走了,至少將影響降到最低啊……經這麼一鬧,不出兩日,這弘文館內都可知道他&ldo;不孝不悌&rdo;&ldo;匿喪不報&rdo;的名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