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少。這時候產權價格沒有衡量標準。這樣的市場實際上不能叫做市場,因為人們無從瞭解市場上的商品(產權)。
有人說這是資訊不足的市場,實際上資訊還沒有產生。資本市場的資訊來自消費市場,消費市場還沒正常運作,如何產生正常的資訊?
俄羅斯把自己的國有財產,包括一些自然資源,估價為120億美金,還不如西方的一個大點的企業值錢。趙華自己此時的資產,都有二百億美金,而倍於我來說的國有財產。這也說明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估價。因為企業的價值在於它的贏利能力,在消費市場還沒建立的時候,不知道資本的贏利能力,所以無從估價。
蓋達爾的經濟學家認為,如果把產權分了,企業變成私有私營,那就會生產大量優質的消費品,因為西方國家就是這麼個狀態。
對於這個錯誤,有一個很好的比喻:西方人住著兩層樓,俄羅斯人很羨慕。俄羅斯人也想蓋兩層樓,但是俄羅斯人卻是從第二層開始蓋起,第一層是空氣。結果這樓就蓋塌了。
這第一層樓就是消費市場,第二層是資本市場。西方顧問和當時總理蓋達爾,都想從第二層開始蓋,就是先建立資本市場,這時(92-―94年)消費市場還不存在。這時的資本市場沒有支撐物,它必然倒塌。
而且,這個資本市場設計得十分可笑,其規則根本不可執行。
私有化的方式是政府發給每個公民“私有化證”(92年9月1日發放),這個證大約值一萬盧布。這一萬盧布不是現在的一萬盧布,而是91年的一萬盧布。因為在91年根據政府估價。每人可以分到合當時的一萬盧布的國有資產。發完這個證,政府就讓公民自己拿著這個證,到國有企業換股票。
可是企業願意不願意和你換,由企業說了算。沒有法律規定企業一定要接受你的私有化證,然後給你它的股票。結果這些證在有些人手裡就好使,在另外一些人手裡就不好使。
當時,在俄羅斯等原蘇聯的成員國國內,有權有勢的人,可以說是對普通民眾赤luo裸一般的搶劫。
舉個例子,有一個俄羅斯農民,他有一張私有化證,他想用這證換百貨大樓的股票,可是百貨大樓不想和我換,結果他就換不來。
與此同時,百貨大樓的經理和他的親屬,每人也有和這個農民的一模一樣的一張證,百貨大樓很喜歡,要他們的證。結果他們就能把百貨大樓的股份私有到自己手裡,而這個農民就不能。
農民的那證不但換不來百貨大樓的股票,什麼好公司的股票也換不來。只有當官的有權的和有關係的人才能用私有化證換好股票,農民的證沒用。結果那個農民只好馬上用那證換酒喝,以求在醉夢中忘掉這可笑可悲的私有化證。
因此這證自發行之後,就迅速地貶值。到了94年,以不變貨幣衡量,這張私證只值30盧布(91年幣值)。當官的有權的就用很便宜的價格,買了這個農民的證。這證一到他們手裡,就身價百倍,就能換來百貨大樓。
因為對國有資產的估價很低,百貨大樓明明值一個億,只估價了5百萬,所以他用30盧布買了農民的證,可以用這證換來實值20萬盧布的百貨大樓的股票。
有權有勢的人就能這麼不停地用30盧布換20萬的股票,他們就這麼暴富起來的。按米國富布斯雜誌上的說法,這些資本傢什麼也不生產,什麼也不創造。他們只是把錢往口袋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