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上需要調整一下。”重新把幾個作為文官副手存在的老師傅請來,陳文便開口說道:“針對產量低於預期這個問題,本官和徐主事剛剛商議,以後自各位老師以下所有的工匠師傅帶出來的徒弟,只要能夠將手藝學會能夠自行打造物件就可以出師,不過出師後的前三年所打造的成品,師傅都可以獲得一份分成。”
陳文的命令本身在破壞規矩,但是此言一出,幾個老師傅盡皆流露出驚喜的神色。
他們年歲不小,經驗更為豐富,但是體力開始退化的原因使得他們更加熱衷於傳授技藝,沒出師的徒弟自然也遠比普通工匠要多。但是根據祖上的規矩,學徒沒出師之前都要在師傅手底下打下手的,事實上給師傅打下手幾年不僅是積累更多的經驗,同時也算是繳納學費的一部分。
現如今,陳文的規定卻是可以讓師傅得到學徒的分成,這是一份額外的獎金,他們自然是趨之若鶩的,尤其是學徒的出師時間也是由他們定的。
只不過……
“吾知道,工匠的手藝是需要長期磨礪出來的,為防學徒的手藝不到位出現太多的次品,學徒想要作為正式工匠進入工坊需要經過嚴格的考核,透過考核的進入工坊,通不過的回去再學一年方可以重考。除此之外,師傅分成期間,學徒殘次過多師傅一樣會被糾責。”
此言一出,剛剛的驚喜立刻就熄滅了大半,個人手裡能夠達到出師水平卻因為傳統而無法出師的學徒比起學徒的總量來說都不怎麼多。這手藝是需要慢慢積累磨練出來的,所以教出學徒的速度也不會太快。這條規矩一出,他們的分成數量勢必會減少很多。
不過嘛,總比沒有要好。
規矩定下,師傅可以分成,學徒可以提前出師,而產量也勢必能夠得到提升,可謂是三全其美。為此,陳文很是誇獎了徐毅一番,倒也把他更多的想法引了出來。
“爵爺,下官查過,自生火銃的槍機生產速度跟不上,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能夠打造出發火率合格的成品的工匠太少。下官思量過,有些槍機的部件好像和鎖有些像,如果招一些鎖匠來打造的話或許能夠提高些產量。”
燧發槍的槍機一直以來都是陳文心頭的一塊大石,但是燧發槍的槍機存在著發火率的問題,達不到標準的槍機會大幅度的影響射擊速度,造成火銃手更多的失誤,反倒是失了這項技術革新的意義。
明軍現有的工匠之中,也只是那幾個老師傅能夠比較穩定的打造出合格的槍機,以至於這兩個月下來了,能夠裝備部隊的燧發槍不過只有幾十根,並不足以在戰場上承擔足夠的殺傷,更不要說是淘汰火繩槍了。
鎖匠,陳文思索了片刻,這個時代的鎖與現代的鎖大有不同,形制上多種多樣,雖然遠沒有達到相似的地步,但是也並非是全然不似。或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說不定。
定下了讓徐毅找幾個鎖匠試試的計劃,陳文突然想起了以前在論壇上看到過的一個段子,說是歐洲早期的鑄炮工匠都是給教堂鑄造大鐘出身的。
不過仔細一想,似乎鑄造大鐘的工匠在明軍的佔領區也不怎麼多,而且由鑄鐘到鑄炮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還要伴隨著炸膛等現象的頻繁出現,最多隻能夠作為補充卻不足以增加太多的產量。
看來還是得從機械上面著手,尤其是水力帶動的機械,對於水力資源豐富的浙西南而言更是天造地設的一般。
利用水力,在農業社會的中國可謂是極其普及的,如滾車、水碓、水磨之類。但陳文需要的則是諸如水力鏜床之類的那種能夠用在軍工製造的機械,畢竟有了長槍、火銃和大炮才會有普通百姓的安穩生活,否則民用機械再完備,事實上也不過是用來給韃子盤剝的,老百姓並不能由此獲益。
水力機械的懸賞已經發出,不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