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耕農及中小型地主較多的現實而成立的。但是拋開地域,很多軍戶在其他府縣乃至省份也有大量的田土,甚至遠比居住地要多,合作種植就不合時宜了,所以針對如江西南昌府這樣轄區內有著大量委託衛所代為管理的軍功田,陳文便拿出了另一套方法。
“……建立種植園,按照田骨、田皮之劃分,由公推軍戶中有經驗的經營者負責經營,軍戶可收取田地租金,亦可同時作為僱工,雙向獲利。種植園由衛所監督,軍戶亦可同時自行組織監督……”
種植園不比種植合作社,其本身有著明清江南的永佃制的影子,但也並不盡然。比如限制軍戶中有經驗的經營者,比如公推,比如衛所監督和軍戶自行監督,這些都是永佃制所沒有的。
若論有經營經驗,民戶之中大有人在,尤其是那些士紳,但是陳文不可能將土地交給士紳管理,那樣他此前做過的很多事情就等於前功盡棄了。而且軍戶與民戶之間本就有矛盾存在,民戶管理衛所下屬的田土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管理混亂。
此時此刻,石家老夫婦在金華的塘雅鎮百戶所裡聽著宣講,休假的石大牛則早已趕到了南昌府的進賢縣聽著本地衛所千戶的講解,他的軍功田土很大一部分都在這個縣,此間已經有了建立種植園的改革試點,具體情況還需要他簽字畫押才能開始執行。
試點在金華府和南昌府這兩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府開始,如果第一年的試點達到成效,那麼接下來就可以在整個江浙明軍的佔領區進行推行。
“南昌府有當初宋主事建立的農具加工廠,現在那裡的農具製造規模尚在,金華府這邊則有水力工坊,勞動力匱乏的情況現在只能指望機械和農具來緩解,指望從其他省份招來佃戶,指望鼓勵生育,都不現實。”
陳文以前看過一篇文章,上面提及過清朝中後期江南的農具、畜力使用退化情況,隨著人口的增加,人均土地面積不斷減少,為了生存江南的農民只能盡其所能的精耕細作,藉此來提升畝產,反倒是使得人均生產力不斷退步。
現在的江浙大地,拜我大清所賜,人口銳減,勞動力匱乏,要不降低生產面積,要不推廣機械和農具,陳文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在他看來,後者既可以解決軍功田土的拋荒問題,又可以促進機械和農具的革新,才是未來真正的出路所在。
“輔仁,你就放心吧,這裡有我,南昌那邊有王巡撫,況且越王府大量的官員都在明察暗訪,這兩處是不會出什麼問題的。”
兩個府的試點開始,陳文原計劃是坐鎮金華,豈料這邊剛剛開始,臨近的府縣就有了效仿者,不光是投入的熱情不遜於這兩個府,比之大批官員監督,臨近組建起種植合作社和種植園的府縣的進展速度更快,也更加放得開手腳,組織模式很快就建立了起來,並且以著最快的速度徵詢有經驗的老農的意見,按照從金華和南昌抄來的指導書進行規劃了起來。
各地熱火朝天的開始了生產關係的變革,南昌的農具加工廠和金華的水力工坊加班加點,看上去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前進。
陳文對此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只要他們能夠種植出來,工坊就會進行收購,加工過後他也是有著船隊和出海口,總是不愁銷路的。但是相較已經收復多年的浙江和江西,江南那邊收復已有一載的時間了,奈何新政的推行很是不好,甚至比起轉型期的浙江和江西的問題還要大。
“那我就先行一步了。”
越王府搬遷南京,部分部門已經在南京開始工作。陳文辭別了浙江的官員,帶著妻女坐上了婺江碼頭的軍艦,順流而下,很快就抵達杭州。
杭州恢復省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