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元熙帝目標明確,太子地位穩如泰山,其他皇子就算有心爭一爭,但無論是聖寵還是實權,綁在一塊兒都不夠太子一根指頭的。
這種情況下,福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現任皇帝和下任皇帝的心腹,福王府肉眼可見還能興盛三代,現在還不趕緊過來抱大腿,什麼時候抱?這點眼力見都沒有,還混什麼官場?說句世俗的話,哪怕他們過五關斬六將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奪得狀元之位,都不一定能和福王這等實權王爺捱上邊。
看看顧淮之下一屆的那位狀元,現在還蹲在翰林院編書呢,至於榜眼,受不了官場氛圍辭官回家當名士了。探花稍微好一點,現如今也就進了一次宮為元熙帝講過經。
這些才是官場常態,顧淮之…那就是個變態,升官速度那叫一個嚇人,幾百年都不一定能出一個的人才。
還是那句話,混官場,有時候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最簡單的例子,顧淮之的小叔顧玦,學識一流,正經論起學問來不輸大儒,名聲響亮得很。但那性子…就算顧玄當吏部尚書,聖眷正濃的時候,都沒敢讓他當官。就是怕他一張嘴叭叭把人得罪光,最後被人套了麻袋都不知道是誰下的手。
清高正直有本事的,自然能走出一條風骨路,但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趨利避害是本能,沒道理放著福王這個金大腿不抱,有平坦路非要去走崎嶇小道。
元熙帝也想到了這一茬,面色緩和了不少,沉吟片刻,最終點了點頭,「行,就按你說的辦!」
不過幾個官身而已,連品階都沒有,小事情。
倒是那個活字印刷術讓元熙帝感到很是新奇,還打算弄好字模後親自去看看。
報社大框架和主要運轉模式以及報紙內容都定下來後,大晉第一家報社也轟轟烈烈地開張了。
元熙帝對福王這個兒子真的沒話說,報社的牌匾都是御筆親書,上面「大晉報社」四個大字尤為引人注目,見過元熙帝墨寶的都知道這牌匾來歷不凡,不敢造次。
說起來,為了設報社這事兒,元熙帝還和老臣們來了一場拉鋸戰。但凡有新事物出現,都不缺乏反對者。這一次,反對者的理由十分充分,說辦報紙這是浪費銀錢,朝廷本就有邸報送往各地官府,為何又多此一舉再設報社辦報紙,還讓百姓都知道國之大事,聽起來就不靠譜,老百姓懂什麼國家大事,這真的合適嗎?
這一次,就連元熙帝的親舅舅馮克己都站在了他的對立面。主要還是報社權力範圍不定的鍋。要辦報紙,就要知曉朝中各部門的動態,並選出其中精華撰寫文章印在報紙上,這也就意味著,朝堂各部的資料都得送到報社,經由報社人員審閱後再進行選材撰稿。這麼大的權利,他日不又是另一個政事堂?重點是,這樣一個要命的地方,你還把它交給在軍中威望甚高的福王管,這是嫌你兒子們的感情太好了嗎?
這也就是親舅舅才能罵出來的話了,馮克己威嚴十足,即便元熙帝已經當了近十年的皇帝,都被馮克己罵得滿頭包。
最終,元熙帝好說歹說,又說報社的內容都由政事堂選出審閱後再經印出,絕對不會讓權力分流,弄出個小政事堂導致朝堂不穩,這才讓馮克己鬆了口,同意了辦報社的事兒。
即使鬆口答應了辦報社的事兒,馮克己的臉色也不大好看。報紙這東西,顧淮之給的定價也不高,畢竟要走薄利多銷的路子,前期還搭進去這麼多花費,明顯就是虧本買賣,馮克己這個管錢袋子的人怎麼可能高興得起來。
所以報社正式開業這天,馮克己雖然到場了,但那臉色……瞬間就讓福王想起了小時候背不出文章被他花式懲罰的陰影。
面對這樣一個敢把元熙帝罵得狗血淋頭的大佬,福王慫得特別快,戰戰兢兢地將人請進來,略微說了幾句場面話就想開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