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2部分

下了。其實劉錦鵬還想要一套阿拉伯舞娘的那種紗裙,不過一直沒好意思開口。

亞歷山大是由著名的馬其頓君王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城市,並且以他的名字命名,而歷史學家認為真正完成城市建設的應該是亞歷山大大帝的部將托勒密,後者是繼位者戰爭中獲得埃及和沃馬亞地區所有權的將領。

亞歷山大東征最遠到達了印度,他希望找到大地的盡頭,但軍隊因為厭倦無止盡的戰爭和急於享受掠奪來的財富故而厭戰情緒蔓延,在退軍後不久亞歷山大便死去,傳說是被毒殺的,這件事到底如何至今還是個謎團。

在亞歷山大死後,他的部下開始爭奪大帝留下的廣袤領土,托勒密搶到了埃及和沃馬亞,雖然沃馬亞最後沒有保住,但是他還是在亞歷山大里亞建立了著名的托勒密王朝。里亞,在埃及就是港口的意思,亞歷山大港當時是地中海最大同時也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亞歷山大港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裡起起伏伏,在大航海時代前期,亞歷山大港由於好望角的發現地位一落千丈,逐漸被世人所遺忘。到了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亞歷山大成為法軍的重要基地,英軍和法軍在亞歷山大進行了2次戰役,拿破崙失敗後亞歷山大暫時被英國接管。

1881年埃及發生兵變,埃及王室在此之前就與大漢帝國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並藉此機會與英國劃清界限。英法聯合艦隊開到了亞歷山大並炮轟城市要塞,亞歷山大總督堅持不肯投降。但英軍很快在城郊登陸,亞歷山大被英軍佔領。緊接著,由於俄國和奧斯曼塞爾柱的干涉,英法聯軍沒能進一步進攻開羅。

有了這段寶貴的時間,大漢帝國的運兵艦隊從印度出發開進了紅海,陸軍一路從蘇伊士直達西奈半島,另一路則穿過開羅圍攻亞歷山大及羅塞塔。海軍則封鎖了蘇伊士運河,這時候英法聯軍的老敵人奧斯曼帝國與大漢帝國聯合,在塞普勒斯登陸,俘虜了三千英軍。

最終的決戰在1882年展開。奧斯曼的艦隊從克里特島和塞普勒斯島之間直插亞歷山大。同時英法聯合艦隊在亞歷山大港北方擺開陣勢應戰中奧聯合艦隊。這場海戰打了17個小時,有超過一萬九千名士兵沉入海底,超過150艘大小戰艦沉沒。

就在雙方戰況膠著之時,傳來亞歷山大被大漢帝國陸軍攻陷的訊息。英法聯軍決定撤兵。勢均力敵的海戰由此演變成為一場屠殺。英法聯合艦隊退回直布羅陀時,總兵力減少了68%。當時歐洲的老大還是英國,因此英國決心與大漢帝國打一場世紀之戰。順便還想報了以前丟掉澳洲的仇。

法國這時候卻退縮了,雖然蘇伊士運河是法國人建造的,但目前已經是英國人的禁臠了,打死打生跟法國人有一毛錢關係?最後英國沒有得到法國的支援,德國和奧匈帝國也不支援他,加上大漢帝國透過外交途徑說明了蘇伊士運河依然可以共管,於是英國人在得到了埃及的贖買款之後也偃旗息鼓,埃及就此獨立,王室也得以保留。

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埃及基本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除了最後掏錢很利索之外。這麼一來,埃及王室與大漢帝國皇室的關係就很緊密了,尤其是大漢帝國並不像英國那樣搜刮埃及,而且沒有把埃及當作殖民地的意圖,這一點很受歡迎。世界大戰之後,奧斯曼帝國崩潰,與埃及聯絡較為緊密的東方大國也只有大漢帝國了。

亞歷山大目前還是埃及第二大城市,在地中海的地位依然沒有恢復當初的風光,出了機場之後就可以看到遠處高高聳立的方尖碑,這是後來的仿製品,比原先那個要高一倍。方尖碑在古埃及是為了紀念第一縷陽光而建造的,象徵著明亮的太陽神。

亞歷山大當地較為有名的是黃色有軌電車,這種電車是很早以前由英國人建造的,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