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嘆息?宿命早已編排好一切,三生石上刻著的文字,也不過是為了解答世間謎題的謎底。

既已註定,相逢只是早晚,你被前因的箭射中之時,就再也不能來去自如。如果真的要重逢,多麼希望,在紅葉滿徑的路口,去完成那場命定的情緣。你青衫長袖,風采翩然;我旗袍裹身,長髮襲肩。無須言語,只一個淺淡的微笑,就明白,你是我夢裡的檀郎,我是你前世的秋香。無論是華麗或是錯誤的開始,我們都要滿懷感激地,沿著落葉繽紛的小徑一直走下去,做這世間上最尋常的凡夫凡婦。

如果有一天,來到奈何橋邊,在你喝下孟婆湯之前,請記得看看三生石上,刻下了我們第幾世情緣。你可知道,第一世,為了來生的相見,我已經跳入忘川河中,守候你,千年又千年。

第二章 不辜負,世味熬煮的茶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

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唐·王梵志

彷彿只要一跟人提及禪佛,都會覺得,那是一種虛幻縹緲的境界,有著不可領悟的玄機。卻不知,深刻的底蘊,表達的即為樸素的道理。而樸素的外在,卻寄寓深沉的內涵。我們總把佛界看作是謎,費盡心思地想要琢磨出最後的謎底。卻不知,人生一局棋,關於輸贏,我們總是無能為力。迷惘之時,多半在局內,當你了悟的時候,人已在局外。若用平和的心態,看凡間一切,簡單明瞭。若用複雜的心態,看萬丈紅塵,則為世相所迷。

這就是所謂的有味是清歡、繁華見真淳的涵義。有這麼一個僧者的詩,流傳甚少,格調不高,卻語言簡潔,通俗易懂,似一杯閒茶,清淡耐品。他就是唐代白話詩僧王梵志,他的詩其言雖樸,其理歸真。多用簡單樸實的佛理,勸誡世人行善止惡,亦對世態人情,多有諷刺和揶揄。當我們每天被繁瑣的塵事,折騰得心力交瘁時,偶讀幾首他的詩,如同吃多了山珍海味,咀嚼饅頭菜根的清香;又有一種,住慣了海市蜃樓,迴歸田園的怡然。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那麼一冊或幾冊,適合自己的書卷。書卷裡,也許不需要有華麗的文字,不需要有濃郁的墨香。只要可以讓一個飢渴之人得到滿足,就是好書。一個有內涵的人,有氣度的人,可以在一株草木裡,看到情感和禪意;可以視一粒粉塵,為知己、為良朋;更可以在紛繁中尋到清閒,在塵泥裡覓得甘露。這些,都源於心的境界,心清則朗,心渾則濁。在世道匆匆的輪迴裡,我們留下深深淺淺的印記,只是不知道,誰可以有把握讓自己回到最初的純一。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多麼樸素直白的詩句,不需要任何的修飾和遮掩,可以將你搪塞至無言。你是帝王將相也好,你是布衣百姓也罷;你叱吒風雲,你卑微懦弱;你家財萬貫,你身無分文;你國色天香,你形容槁木。這一切,在死亡面前,都是微不足道,死神可以在任何時候,不打招呼就終止你一世人生。你要說的話,沒有說完,你要做的事,沒有做完,你要愛的人,還沒有愛夠。生命只有一次,不會給任何人重來的機會。多少英雄不壽,多少紅顏薄命,死的時候,只是一堆荒草,一抔塵土,覆蓋了這簡短的一生。

以土饅頭來喻墳墓,直接入骨,似譏諷,又帶著無奈。這個土饅頭,被棄之於城外,雜草叢生,孤寂難當。而餡草卻在繁華的城裡,他們此刻享受榮華,逍遙自在,臨死的那一天,也要住進這個土饅頭裡,以塵土為房,荒草為被,和影子說話,與寂寞為鄰。無論你愛不愛吃這個土饅頭,都必須吃一個,並且也只能吃一個。土饅頭裡的餡,也許不是你喜歡的滋味,但是你不能嫌棄,因為死亡是最後的結果,由不得任何人做其他的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