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教室裡來的學生不少,粗略看下來有六七十人,算是很給面子了,系主任滿意的點了點頭,開始介紹林子軒。

所謂介紹,自然是一陣吹捧,說了林子軒的主要成就。

教室裡的學生對林子軒頗為好奇,他們就在上海,學校裡也有報紙可以看,對林子軒的事蹟瞭解很多。

林子軒出生於1900年,商人家庭出身,小學畢業於上海虹口愛國小學,後在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讀書,也就是後來的上海中學。

民國時期,上海中學、蘇州中學、揚州中學和杭州高階中學並稱為江南四大名中。

林子軒18歲中學畢業後到美利堅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學習經濟學,兩年後留學歸來,獲取經濟學學士學位。

在他二十歲之前可以說是平淡無奇,除了較為聰慧外,沒有展現出任何文學上的天賦。

而從美國留學歸來後,在將近兩年的時間內寫了數百萬文字的小說和幾十首新詩,可以說是文思泉湧,一下子爆發了出來。

給中國文壇帶來了世界性的榮譽。

這樣的人不由得這些學生不好奇,不過也不是所有學生都是如此,有些郭沫偌的支持者就對林子軒不屑一顧,特別是聽說林子軒講《紅樓夢》更是不願意來聽。

在這個年代,新文學的倡導者們開始走上不同的道路。

以魯訊為代表的人繼續走新文化的道路,在小說和新詩方面開拓前行。

而胡拾則轉了個身,開始“整理國故”。

所謂“整理國故”就是用科學的態度來研究傳統文化,研究國學,透過“整理國故”分清傳統文化中的精粹與糟粕,去蕪取菁,再造新的文明。

這一思路有存有去,有舍有取,重視傳統,卻意在創新,相當平穩。

這也是他提出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但有學者認為這是復古、守舊,是對新文化的背叛。

這是關於新文學方向性的問題,我們是該一往無前的朝前走,還是應該回頭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然後繼續前行。

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裡,青年們沒有耐心回頭看,時代在召喚他們,使命感在召喚他們,他們沒有時間停留,只能拼命的超前奔跑。

林子軒此時選擇講《紅樓夢》,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整理國故”。

在新文學的倡導者和支援新文學的青年們看來,就是一種復古,一種倒退。

第九十一章 出風頭

林子軒對成為青年人的領袖和導師的興趣不大,那樣的話太有壓力了,他可能會失眠。

何況他也沒有那麼大的本事,他目前取得的成績都是抄襲後世的成果,自己本身才疏學淺,學識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如果太過出風頭,被人拆穿的話就英名盡喪了。

不過這一次到復旦大學上課,林子軒準備小小的出一次風頭。

民國時期的大學可以說是國學大師雲集,隨便一個名字在後世都被無數人追捧,他們上課的方式也是各有特色。

按照後世的說話,這就是個性。

王國唯上課從不遲到早退,上完課就走,風雨無阻。

有回,王國唯講《尚書》時,當堂告訴學生:“這個地方我不懂。”可當講到他研究有素的問題時,他則說:“我的研究成果是無可爭議的。”

這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梁時秋上課,黑板上從不寫一字,他說:我不願吃粉筆灰。

章泰炎的學問很大,門下弟子眾多。

有次他來上課,五六個弟子陪同,有馬優漁、錢軒同、劉半儂等,都是一時俊傑。

章泰炎的國語不好,由劉半儂任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