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8部分

話,楊飛霞連連點頭,而貝恩斯則忙著將這些記到了自己的筆記本上。

熟知歷史的楊朔銘知道,怛羅斯戰役的結果其實並不象後人想象的那麼重要,它僅僅是大唐和阿拉伯兩大帝國的一次區域性衝突,高仙芝因其屢戰屢捷,低估了阿拉伯軍隊的戰鬥力,並因葛邏祿部叛亂而最終潰敗。但即使大唐擊敗阿拉伯或是怛羅斯戰役並未爆發,也無法改變大唐與阿拉伯在中亞的基本影響力,名義上處於唐朝統治下的羈縻州府仍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它們只不過承認唐朝的宗主權並遣使朝貢,而當阿拉伯軍隊前來征伐時,也只得屈服於阿拉伯,但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教在河外地區的影響力始終極為有限。儘管在怛羅斯戰役中,唐軍損失慘重,但這並沒有根本上動搖唐帝國在西域的軍事。怛羅斯戰後,中亞諸國依舊希望唐朝能支援他們並進擊阿拉伯,並多次上表請援。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封常清征討大勃律更是大勝而歸。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東曹國王設阿、安國副王野解以及諸胡九國王共同上表,請求與唐朝共擊“黑衣大食”。這些都表明唐朝在中亞的影響力仍然存在,並沒有因怛羅斯戰役的失敗而削弱。;

而戰勝的阿拉伯忙於平息內亂,對保住中亞感到心滿意足,也未能進一步擴張。怛羅斯之役後不久,曾同高仙芝對陣的阿拉伯主將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謀殺,手下大將齊雅德?伊本?薩里也被處死,由此引來大規模叛變,阿拉伯忙於平亂,並沒有乘勝追擊,只是鞏固了他們在中亞取代唐朝建立的霸權。與此同時,吐蕃的崛起成功的阻擋了阿拉伯人的東進,避免了唐朝西部疆土的進一步失守。

唐朝逐步放棄西域的開端是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發生“安史之亂”。

高仙芝此次雖然戰敗,但仍被唐玄宗委以重任。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反於范陽,天下大亂。高仙芝奉命征討叛軍,在防務空虛、兵不習戰的情況下扼守潼關,這位高句麗族名將顯示出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一度保衛了長安的門戶。遺憾的是,不久唐玄宗聽信讒言,錯斬了高仙芝。“安史之亂”爆發後,為了平定叛亂,唐朝政府大量徵調邊軍平叛。而此後的西域則進入了吐蕃、阿拉伯、回鶻的競爭時期。而唐朝方面由於平定安史之亂,國力嚴重消耗,最終只能放棄在中亞與阿拉伯的爭奪。

如果不是唐帝國內部的那場內亂,也許,過不了幾年,唐軍就會從阿拉伯人手中重新奪回他們的霸權,隨後爆發的安史之亂卻使唐軍永遠的失去了這個機會也正是這場來自帝國內部的持續八年的內戰,幾乎耗盡了這個強盛帝國的所有財富中華文明的衰落從那個時候才驟然開始。儘管叛亂最終被平定下來,但從廢墟中重建的那個帝國已不再是曾經的天可汗帝國,公元792年吐蕃人攻克了唐帝國在塔里木盆地的最後一個據點,漢人的軍隊在清朝建立以前的近八百年時間裡,再也沒有能夠踏上這片土地……

“內亂不息,國家便不能真正的強大起來。”楊朔銘看了看大家,說道,“內憂不已,則外患不止,所以,我們的國家,不能再亂了,也亂不起了。”

作為一個重新踏上這片土地的中國人,楊朔銘絕不允許歷史在自己的手中重演

聽到楊朔銘的話似乎意有所指,龍永華用眼角的餘光掃視了一下來自於新疆的楊飛霞,看到這位來自新疆的鎮守使面色並不異常,龍永華有些懸著的心略略放了下來。

“將軍,我們找到了這些。”幾名中國騎兵這時縱馬奔到了楊朔銘的身邊,將他們剛才找到的東西拿給他看。

他們找到的,全都是一根根鏽跡斑斑的鐵條,有的直有的彎。由於年代過於久遠,鏽蝕嚴重,看不出本來的面目了,但楊朔銘透過“超級電腦眼”的分析,還是認出了它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