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者正位中宮。不與前日詔語戾乎?”王曾也說不可。
事情傳開,大臣蔡齊、楊狩、郭勸以及李迪還有呂夷簡紛紛進諫。
聽到這裡,石堅想,會不會是趙禎故意虛顯一槍,來轉移視線?
這麼多大臣進諫小皇帝也就放下這個念頭。於是將立曹貴妃之事立上議程。但這時石堅的信到了京城。
看到這封信後,郭氏在所寄之宮日夜哀嚎,哭泣不止。小皇上聽悅此事。去了冷宮,郭氏再次痛哭,表示後悔。
把一般皇帝,呵斥一頓離開,也就沒有事了。可小皇上心軟,聽了郭氏哭得哀切,還在這宮裡過了一夜。兩個人講了許多話。這一夜發生了什麼事,大家就不知道了。以後小皇帝經常往這冷宮跑。
這一下所有大臣傻眼了。硬是讓小皇上擺了一刀。
先是讓他不要廢后,偏不聽,現在事情淡了下來,想一想,如果立曹氏還真不錯,至少後宮中主母不是嫉妒的主子。可小皇上又與原皇后勾勾搭搭,這叫怎麼回事?
是幫曹貴妃說話呢?還是幫郭氏說話?幫曹貴妃說話,那以前自己這些人苦諫,算什麼?自己打自己耳光不成?幫郭氏說話,以後後宮之中會不會安份?
大臣無可奈何,只好觀望。小皇上。你頭腦作熱,給自己折騰吧。立曹貴妃我們也同意,立郭氏我們也贊成。
本來事情到此為止,也沒有多大問題。可突然郭氏暴斃。不用說。是呂夷簡與閻應文搞的把戲。本來大臣準備聯名進諫呂夷簡,特別是這次不知不覺地將李迪搞下臺去,有些大臣感到心寒。可小皇上在這件事中又扮演了一個讓大家看不懂的角色。難道是小皇帝指使閻應文謀害了郭氏?可為什麼之前,小皇上又與她眉來眼去?而且似乎小皇上也不是那種翻臉無情的人。這麼一來。大臣又不敢作聲了。於是幾個重要大臣秘密寫了一封聯名信,請石堅速來京城。
但趙蓉提供了一條重要情報,那就是小皇上準備將郭氏接回去。可這時郭氏又犯下糊塗。她想到自己被廢時所受的屈辱,表示如果小皇帝想把自己接回宮中,必須要百官立班受冊方可。不然以後我還得要讓你隨便著就把我廢了。還說了,我連石家一個丫環都不如。
小皇上聽了又好氣又好笑,也說了一句話,你要面子,可聯也得要面子。算了,以後聯好好待你。但你以後不要再象以前那麼鬧了。更要對母后尊重。
放心,我以後聽你話就是。可你不在聳官立班時冊封我就不回去。
小皇上開始有點不高興。沒有問母后。李太后問了也不管用。於是問了元儼。元儼說,這件事還得你作主。如果她改正不必要計較這個虛名。如果不改正,就是她承諾了,也未必管用。反而以後說不定更壞。
說了也等於沒有說。
小皇上還是跑回皇宮,與兩位太后商議。結果沒有幾天後,郭氏先是生病,然後暴斃。
所以連元儼也斷安是閻應文與呂夷簡所害,既然郭氏到了現在的地步。還記住當初的羞侮。以後得勢,肯定會報這一廢之仇。
記到這裡。趙蓉白了石堅一眼,那意思就象王導所說。典仁,可伯仁因我而死。沒有你這封信,皇上不會想起與郭氏感情復甦,郭氏也不會遭此毒手。
石堅心裡想我不是冤枉嗎?就是我不推動小皇上念舊的感情,遲早也會找到郭氏。最後還會遭到毒害。除非我將呂夷簡與閻應文提肅殺了。可殺一個大內重官與前朝宰相,沒有重大的罪名,那個也沒有這個膽量。
外界對此傳言很多。無一例外,都說是呂閻下的毒手。但如何下的毒手。眾說紛雲。有的說閻應文乘郭氏生病時,命太醫用藥引發其病,使其病體加重死亡。有的說閻應文乘機下毒。使郭氏暴斃。還有一種可怕的說法。就是郭氏根本沒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