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國天竺的馬來半島駐紮了多年,也是對佛教毫無所知。但此時,他亦是雙手合十,在心中默唸:“願盧舍那佛保佑我與永英此生相依,願佛賜我二人前途光明!”
石窟中,似有梵音響起,空氣中,隱有淡淡的檀香飄散。
第五卷 民生民計 第十六章 定格東亞
華紀十年六月二十三,適逢高麗西部大臣泉蓋蘇文起兵作亂,擊殺其國榮留王高建武,並立建武弟之子高藏為王,擁權自重。大趙便以此為由,遣徵東大元帥裴元慶赴遼東道,領北平軍區駐軍六萬,就要進駐高麗,幫助“友好”鄰國平息內亂。
此時,新羅善德女王見大趙復又出兵半島,立即暗中遣派使者面見徵東大元帥裴元慶,表示一定遵守以前的諾言,歸降大趙國並每歲入貢。
裴元慶當即便應下新羅所求,卻也並不聲張,只向高麗通告,令那泉蓋蘇文自縛城下,大趙或可饒他一命。但泉蓋蘇文已把握高麗政權,怎會聽從大趙命令自縛?七月初二,泉蓋蘇文調兵遣將,誓要抵禦北境趙軍。
此時,高麗與大趙國處於戰爭狀態,新羅與百濟的軍事壓力便減輕了很多。在這種局勢下,新羅善德女王趁機糾集軍隊,向百濟發動進攻,力圖在高麗與大趙國的戰爭結束前攝取更大的利益。
於是,趙國大軍還沒有與高麗開戰,新羅大軍就已經侵入百濟炭峴地區。百濟王扶余璋倉促之間集死士八千,至百濟黃山之原據險,設三營以待,誓要與新羅決一死戰。
七月十一,大趙軍隊分兵東、西兩路進攻高麗。此時高麗已在三國混戰中消耗了大量軍力、物資,其國實已兵力匱乏,士氣低下。趙軍並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攻入了高麗都城平壤,並擒獲了泉蓋蘇文。
在趙軍攻入高麗都城的同時,百濟將士雖然心存死志,但奈何失去了高麗牽制新羅,百濟實在無力與新羅抗衡,在屢戰屢敗的不利局面下,百濟最終被新羅滅亡。
本著“以夷治夷”的原則,趙軍沒有再兵發新羅,而是預設了新羅對百濟的攻佔。同時,趙軍亦大力扶持高麗王高藏,不讓新羅獨大。
八月,半島戰事已漸平息,新羅、高麗遂齊向大趙俯首稱臣。隨後,為了同化半島,達到讓半島融入趙國的目的,自華紀十年九月起,大趙針對新羅、高麗推行了一系列政策。
華紀十年九月,趙國向新羅、高麗招收大批留學生。凡應招而來的兩國學生可在趙國官學與大趙學子一起就讀,而且由趙國朝廷供給糧料,提供宿舍,免除衣食書墨費用。並且,兩國學生在畢業之後可參加大趙賓貢科考試,少數成績優異者甚至可任趙朝官員……能在大趙天朝任得一官半職,這可是光宗耀祖、顯赫門庭的大事,有此,新羅、高麗學生入趙求學之風日盛。
除了大力招收留學生,大趙國也鼓勵新羅與高麗的商人、民眾來到趙國,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武帝李元霸為此在趙國冀東地區開闢了以新羅、高麗商人為主的僑民聚居區,並明令規定,凡至此定居的兩國民眾可在經商、勞作時得到賦稅優惠。其時,不但兩國的富豪商人大量遷入,就是平民也有不少來到中原。新羅、高麗兩國的商人大多在他們聚集的冀東地區和江淮地區之間,利用該地區發達的水運大搞城鎮長途販運,作起了居間貿易。其時北起登州、萊州、密州、青州、淄州,東到海州漣水,西到徐州,南達楚州、揚州、蘇州、明州,都有兩國商人的商務貿易在進行。而兩國普通民眾則在居住地或務農、或煮鹽、或經營私驛、或擔任水手、導航者等等。
其後,武帝更是准許兩國民眾與大趙百姓通婚。由於三國混戰,半島男子死傷頗多,造成了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而趙國卻又男多女少。於是,隨著武帝的通婚令一出,無數的半島女子嫁到了趙國。
為了響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