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有些悲觀,不一定符合中學生的閱讀習慣。”林子軒回應道,“能入圍就是好事兒,謝謝大家的關心。”
“那你下個月會去義大利麼?”記者追問道。
“最近手頭上的事情挺多的,應該不會過去。”林子軒如此說道。
這個獎項主要是義大利那邊的出版社在操辦,林子軒去不去沒什麼影響。
他這些日子的確有事,趁著《潛伏》的餘熱,好夢公司的下一部諜戰劇《借槍》進入了籌備階段,劇本已經透過審查,由原班人馬製作。
這個原班人馬指的是劇組幕後的工作人員,而不是指原來的演員。
這牽扯到投資的問題。
《潛伏》的巨大成功導致王志聞和閆暱等人的片酬大漲,王志聞在國內的電視圈是片酬最高的那一批男演員。
他與陳導明和張國粒是一個級別,一集五萬左右,三十集的劇集就要上百萬的片酬。
閆暱目前的片酬是一集九千,拍一部戲也要幾十萬才行。
如果真用原來的演員來演,光是演員和工作人員的片酬就要佔去投資的一半,只有三百萬用來拍戲,拍出來的質量可想而知,煳弄觀眾呢。
那為什麼不提高投資呢?投資一千萬來拍不就行了。
投資都有風險,目前國內的電視行業的確繁榮,但投資一千萬以上的電視劇不多,影視公司考慮的就是風險問題。
尤其是跟風的電視劇,更要如此。
這時候,還沒有大資料和詳細的市場調查,影視公司對於市場只能是一個大致的判斷,沒辦法做到精準的定位。
比如什麼題材最受歡迎,哪位明星在觀眾中有號召力,誰的粉絲更有凝聚力等等。
在大資料時代,都能透過網路做出統計和判斷。
影視公司會根據大資料來製作電視劇,選擇演員,做出投資預算。
透過《潛伏》的成功,林子軒認為諜戰劇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只是,他仍然不會投資上千萬拍戲,用最小的投資獲得最大的盈利才是影視公司成功的關鍵。
林子軒打算在《借槍》中主演以新人為主,再找一些老演員出演配角,新老搭配。
陝省的長安城,長安電影製片廠。
張嘉繹在家裡接到廠子裡的電話,說有京城的人找他,還留了一個電話號碼。
張嘉繹1991年從京城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被分配到長安電影製片廠,國內的電影製片廠普遍不景氣,拍戲的機會不多。
作為年輕演員,他一年能有一兩部戲拍就不錯了,主要以跑龍套為主。
記下京城的電話號碼,謝了打電話通知他的人,放下電話,張嘉繹露出回憶的神情。
他在京城生活過四年時間,往昔的大學時光似乎又回到眼前。(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七章 闖一闖
張嘉繹和林子軒是差不多年紀的人,他們那會畢業的時候沒什麼選擇,國家包分配,要回到原來的戶籍所在地工作。
他是陝省人,自然被分配了回去,能進長安電影製片廠,算是專業對口。
當然,他也可以選擇留在京城,相當於沒有單位的北漂。
在九十年代初,北漂和盲流是一個概念,住在出租屋裡,居無定所,經常被警察臨檢。
這是為什麼張國粒當初來京城要找單位掛靠的原因,沒有單位就是無業遊民。
在那個年代,戶籍有時候會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長安電影製片廠是國家八大製片基地之一,曾經紅火過,但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和國內其他的電影製片廠一樣,陷入了困頓。
每年的資金能拍上十幾部電影就不錯了,這些影片自然輪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