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化”和“規範化”。
而在柴油動力上,又分為汽車領域使用的小排量,以及船舶,特種工程機械,發電機組,火車等領域的使用到的大排量大馬力柴油機類別。
而除了這傳統的兩大類之外,正信動力更是設立有新能源部。其中,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電動動力,也從正信高效能研發部剝離出來,劃歸到了這個新成立的子品牌之內。
李凡愚一同出席釋出會,就記者和行業內人士關心的一些問題,做了詳細的解答。
尤其是對正信動力的品牌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發表了一段簡短的演講;
“一直以來,為了更好的向中華和世界展示正信,我們始終將研發重點和發展中心放在汽油內燃機汽車上面。
事實證明在過去的三年之中,正信的量產,非量產車型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中華市場上,我們目前已將利潤率最高的,b級車以上市場百分二十八的份額牢牢握在手中。在這三年之中集團共計盈利三千多億人民幣,並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良好聲譽。
雖然成就斐然,但是這對於正信集團來說,才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眾所周知,汽車工業是一個綜合性的領域。其任何一項技術的發散,都將切實的影響整個工業領域的發展與進步。綜合現代工業發展史來看,這一點並非虛言。
對此我們心懷敬畏,也同樣感覺到責任重大。
中華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基礎工業更是大而不精。在許多領域,我們的缺項較大,嚴重依賴國外技術和生產工藝。
隨著我們的業務不斷擴充套件,就愈發的發現這種現象和事實,為我們造成的困擾有多大。
正信的存在,除了追求資本最基本的逐利性之外,一直是以振興中華工業為己任的。關於這些,我想在三年以來正信的所作所為有目共睹。
所以在經過認真研究市場之後,我們決定,將正信的技術結合我們的願景,做出新一輪的經營結構和業務調整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正信動力!
這個品牌的成立,宣示著我們正信將不滿足民用車級別汽油柴油內燃機的現狀,向更大更高更全發展。
剛才我們的技術總工柳青已經詳細的介紹了公司的業務範圍,再次我就不再做過多的贅述。但是在此,向關心我們未來發展方向的朋友們,我可以非常確定的說;
正信動力的出現,將預示著正信集團在量產車業務之外,有了涉足船艦,重型汽車,工程機械,鐵路機車,航天航空飛行器型等領域的動力研發土壤。以及,製造這些領域面向終端使用者的完整成套產品的絕大可能性!
這個子公司的建立,將深切的影響正信在未來的業務寬度與高度,為正信集團能否成為最全面,最頂級的車企,貢獻巨大能量!
也將會為中華整個運輸及相關行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短短三分鐘的發言,讓全場記者和與會人士的掌聲久久不息。
……
釋出會進行的非常順利,但是在結束之後,正信的這一輪調整和結構升級,卻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各方的議論。
有叫好的,自然也就有唱衰的。
看好正信這一番動作的人認為,正信終於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研發體系,以產品的核心部分,即動力為中心點去對待產品的研發。這樣的變動,可以改變正信之前東一榔頭西一錘子式的研發流程,將會對其集團的利益利潤起到良好的助力。
不看好的,自然是也有諸多理由。不過比較普遍的,就是認為正信頻繁的變動和調整,才是對集團資源浪費和不負責任。作為一個擁有三萬多名正式員工,影響值十幾萬人就業和吃飯的企業,正信的一舉一動,早就已經不是李凡愚自己的生意。更關乎著天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