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古城,在重慶市下游172公里處的長江北岸。在隋朝,因城郊有“豐穩壩”和“平都山”,各取一字,才定名為“豐都”。
“鬼城”到底是怎樣得名的呢?聳立於豐都舊縣城東北隅一公里處有一座山叫名山,古稱“平都山”、“豐都山”,系道家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因蘇東坡暢遊豐都所題“豐都天下古名山”而改稱名山。南臨浩浩長江,北負沉沉五魚,東竭蒼蒼青牛,西望巍巍雙桂,古樹參天,林茂竹修,獨有的峻秀和奇絕的神秘;使名山宛如亭立於長江邊的天外來客。傳說在漢朝的時候,這裡的平都山上隱居著兩個世外高人,一個叫“陰長生”,另一個叫“王方平”。兩人曾先後在此修道成仙,白日飛昇。後來人們在傳說中把著兩個人的姓連在一起,誤讀王、陰為“陰王”、即“陰間之王”,也就是“閻羅王”,還把陰長生傳說為幽冥之主,豐都乃成“陰曹地府”。於是,“鬼城”傳說不脛而走,愈傳愈神奇了。據說凡人死後,陰魂都要歸入豐都鬼城。唐代詩仙李白在豐都留下“下笑世上士,沉魂北豐都”詩句,更使豐都鬼城聲名大震。《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喻世明言》等眾多名著,極盡生花之筆,盡情渲染,使名山越發神奇怪誕,“鬼國幽都”“陰朝地府”,盛名相沿,聞名中外。
唐朝太和元年,在名山(古稱平都山)頂峰建“二仙樓”,這是名山最早的建築。樓內塑有漢時陰長生、王方平二仙對弈的四尺銅像。相傳為王、陰下棋的石刻棋盤及煉丹石爐(稱為陰君丹爐),現在還儲存在那裡。繼二仙樓後,歷代修建了殿閣廟宇四十餘座。到明代永樂年間,名山便成為佛門勝地,而在這裡的建築群多多少少都和陰曹地府扯上了關係。
在半山的寥陽殿外,有三座普通的石拱橋,叫做“奈河橋”。據說這是靈魂到鬼國的第一個關口,“來世”是否能投胎變人關鍵就看你能否平安過橋。“奈河橋”是檢視人的善惡地方,來到這裡,男的能三步,女的能四步跨過“奈河橋”,可表明你是善者有神佛護佑順利過橋,否者你是惡者將被打入血河池受罪。因橋石光滑如鏡,要以三步或四步跨過橋去,也非易事。聽說從前和尚們還在橋石塗上桐油、蛋清,使過橋更加困難,許多信男善女,拜倒橋頭,涕淚交流,甚至有手腳並用也過不了奈河橋的。有人也將奈河橋的中間一座橋用來驗證好人和壞人。說年輕單身者須三步跨過橋面,男性先邁左腳,女性先邁右腳。夫妻或戀人手牽手一起九步走過橋面,必天長地久。年幼者或年長者可三步以上跨過,但必須是單數,如5步、7步、9步等等。如平安跨過者為好人,則死後魂靈就不會落入血河池,順利透過奈河橋,免受銅蛇鐵狗狂咬之苦。左邊橋是金橋,右邊橋是銀橋。下山時,可走兩邊的橋,過“金橋”走的升官路,過“銀橋”走的發財道。
“閻羅殿”位於山頂,殿內燭光幽幽,陰風慘慘,這裡是所謂“鬼國幽都”的“最高權力機關”。只見鬼卒牛頭馬面殿前蹲伏;判官夜叉赫然鵠立;日遊神、夜遊神威風凜凜;瞠目咋舌的黑白無常迎面趨前,紅髮碧眼,凶神惡煞。各種殘酷的刑罰展示了罪惡深重的靈魂在這裡要備受煎熬:長枷大鎖,刀砍鋸解,油炸斧烹,剝皮磨推,蟲蛇爭食。人們身臨其境,真像步入了群魔亂舞的陰曹地府,使人心驚肉跳,毛骨悚然。
緊接閻羅殿的是“天子殿”,這裡所稱的“天子”,是指幽冥天子,即陰王,高大的天子塑像身著帝王服正襟危坐,十分威嚴。殿後有天子娘娘,據說她是“肉身成聖”的,所以其塑像還有彈性。相傳天子娘娘原是四川大足縣農家女,是陰王託蜜蜂為媒,與她結為夫妻。從前,每年農曆正、二月,豐都城內熱鬧非凡,尤其是天子娘娘的故鄉大足縣,每年必抬可燒一年的特製巨燭,上山“探親”,每隔三年還要給天子娘娘換錦袍一次。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