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以工匠身份被記入史冊的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機械發明家馬鈞則是鄭渾的弟子。當時的史學家把鄭渾的歷史功績定在他實施了一系列發展農業、改善民生的治政措施上,完全忽視了鄭渾在兵器冶煉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
鄭渾來到呂布面前,正要向呂布行禮,呂布連忙把他扶起來:“文公,我正要派人去徵召你,不想你卻跟隨乃兄身邊,這真是天降大才與我呂布。”
鄭渾聞聽呂布之言,簡直感激涕零:“奉先公過譽了,鄭渾實不敢當。”
鄭渾經常聽到有人諷刺挖苦他身為世家公子卻操持下賤工匠之術,因此,即使他人品很好,也從來沒被舉過孝廉,二十多歲了還是一介白身,跟年紀輕輕就官居中樞的哥哥鄭泰相比,他混得很不如意。忽然聽到呂布這麼大的人物如此折節與他,他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
呂布微笑看著鄭渾,待鄭渾情緒穩定下來,方才問道:“我聽乃兄說你醉心家傳鑄造兵器之術,不知鄭家鑄兵之術有何特色?”
一講到自己擅長的領域,鄭渾一改原來的木訥慌張,神采飛揚起來:“我家先祖名麻,本來是汝南郡鄭家的嫡系傳人,擅長打造兵器,一直是本朝御用將作大臣,不過先祖後來觸犯了權貴,被流放到西涼高昌縣,先祖在高昌把西域鍛造工藝和中原鍛造工藝相結合,又用西域傳來的鋼鐵,打造出的兵器鋒利無比,人們都稱先祖所煉出的鋼材為麻鋼。後來我先祖得到寬恕,遷到滎陽,遂將此鍛鋼之術傳承下來。怎奈後來的鄭家族人漸漸厭棄鍛造兵器,改以儒學傳家,鄭家隨後多出筆墨文臣幾無將作大臣,若非我偶得先祖遺留下的幾冊書簡,此精妙鍛鋼之術險些失傳。我得先祖傳承,又經過數年潛心研究,終得鑄兵之道,首先鍊鋼,生鐵雜質甚多,須要鼓風猛火煅燒,燒成鐵水,然後加入鐵粉,不斷攪拌,然後去渣,如此這般,不斷迴圈,便可將鐵內雜質除去一些,然後重複大力鍛打,百鍛方成神兵。”
呂布點頭稱讚道:“文公傳承乃祖神藝,真乃可喜可賀。我看此二法可稱為,一為炒鋼,一為百鍊鋼,乃祖將此二法結合一起,大大提高了鑄兵之速與兵器之質地,當真是精妙工藝,但是。。。。。。”
鄭渾急問:“但是什麼?請奉先公明示。”
呂布笑道:“炒鋼之法工藝複雜,不容易掌握,百鍊鋼費工費時,只可用作鍛造神兵利器,用來裝備數萬人馬則力有未逮。”
鄭渾亦是皺起眉頭,他知道呂布的意思,呂布已經下了招攬自己的心思,奈何顧慮到炒鋼百鍊鋼工藝的缺陷,呂布下不了決心,略作思索,便道:“奉先公可多招募鐵匠,我將我鄭家鑄造兵器之法傳授他們,只要鐵匠過千,數萬兵器亦不是難事。”
呂布笑道:“過千鐵匠?文公說笑了,遍尋整個冀州,能有一百名鐵匠就算好的了,多數鐵匠都依附在世家大族,不可能為朝廷效力。”…;
鄭渾見人手不足,亦是無可奈何,便問道:“奉先公有何良策?”
呂布便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些東西,笑道:“不如用灌鋼之法。”
鄭渾眼前一亮:“何為灌鋼之法?”
呂布便給他比劃道:“先選用含鐵較多的鐵精石,以此煉出好的生鐵,再把生鐵燒成生鐵水,把生鐵水灌注在熟鐵上,這樣幾度熔鍊,便成純鋼。鋼煉成之後,便以熟鐵作刀背,用鋼作刀鋒,反覆鍛打,並用牲畜尿液和油脂來淬火。這樣做出來的鋼刀,鋒利無比,我估計能砍斷疊放在一起的三十多片甲片。”
鄭渾想了想,便欣喜道:“此法甚為可行,待我到了鄴城便築爐試煉。只是不知奉先公何以知道有此灌鋼之法。”
呂布曾經在《北史-藝術列傳》讀過裡面的記載,“綦毋懷文造宿鐵刀,其法燒生鐵精,以重柔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