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己仁義名聲的事情來做,這樣做了若干年後,呂布在仁義上的名望甚至有可能超過了當年的王莽。
不過東漢人對王莽這樣沽名釣譽的人有了警惕之心,所以呂布在數年間都要努力掩飾自己的野心,讓朝野上下都失去了警惕心,與此同時,呂布讓自己那些從龍之臣悄悄散佈劉漢皇室在過去四百年的所有醜事,讓劉漢皇室的威望漸漸喪失,直到民眾認識到劉漢皇室根本沒有資格再為天下之君時,一切都順理成章了。(未完待續。)
第722章 王莽的教訓
呂布又問董昭:“公仁,何為莫效王莽之策?”
董昭一臉認真嚴肅:“本來王莽仁義名望冠絕天下,登基稱帝並傳國子孫萬代乃是順理成章之事,奈何他所行政策不是開罪世家權貴,便是開罪普通民眾,更為開罪四邊異族!如果不是王莽諸多政策失當,他建立的新朝可能真的會延續下去,而劉漢絕無中興重建本朝的可能。”
王莽上臺後,發現新王朝內憂外患,就開始了一系列改革:把全國土地改為“王田”,不準買賣,每個不足八個男人的家庭,使用的田不得超過一井,超過部分必須分給九族鄰里,原來沒有田的人可以免費受田;把大戶人家的奴婢稱為“私屬”,不準買賣;評定物價,改革幣制。
但由於這些政策只求名目復古,很多都是與實際情況相違背的,而且在推行時手段和方法不正確,在遭到激烈反對後,又企圖透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使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違反法令而受重罪處罰者不計其數,加劇了社會的動盪,人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項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因此導致天下世家豪強以及平民百姓的共同不滿。
王莽不切實際地廢除了五銖錢,盲目推行各種新幣制,使貨幣的流通和信用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使財政經濟陷於癱瘓。王莽的幣制改革本意是削弱豪強大族的經濟實力,但由於幣制複雜混亂,導致民間交易很不順暢,造成了民間物價的不穩定,並且每次改制的錢幣大小不斷縮小,價卻越來越高。實質上剝削了普通民眾的財富,引起了普通民眾的不滿甚至憎恨。
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雖然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抑制漢末土地兼併帶來的的危機,但嚴重損害了大地主豪強的利益,使他們開始厭惡並抵制王莽的統治。由於王莽沒有切實的強制措施,地主豪強多餘的土地大多沒有交出來。所以朝廷沒有足夠的土地分給應該受田的無地、少地農民,使他們也失去了信心。僥倖分到土地的人也不滿意僅僅得到所有權不屬於自己的“王田”。數年後,王莽被迫恢復土地自由買賣。
禁止買賣奴婢並沒有改變奴婢的身份,王莽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數量的擴大,解決社會上日益嚴重的奴婢問題,但這項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對,因為禁止奴婢買賣,既觸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無路可走的農民斷絕了一條賣身為奴的生路。實際上官僚地主暗中進行的土地和奴婢買賣並未停止,因而被處以重罪者的不計其數,更引起了他們的激烈的反對。三年後,王莽只得讓步,於是土地和奴婢買賣合法恢復。
為了抑制商人對農民的過度盤剝,制止高利貸,控制物價,改善財政。王莽在始建國二年下詔實行五均六管(管通管)。所謂五均,即在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等城市設五均司市師。管理市場。各城設交易丞五人、錢府丞一人。工商各業,向市中申報經營,由錢府按時徵稅。每季度的中月由司市官評定本地物價,稱為市平。物價高於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低於市平則聽民買賣;五穀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滯銷時,由司市官按本價收買。百姓因祭祀或喪葬無錢時。可向錢府借貸,不收利息,但分別應在十天或三個月內歸還。因生產需要也可貸款,年利不超過十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