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6部分

擊,而且就他們目前的情況,入吐蕃無異於是羊入虎口。

吐蕃的態度不明,豈可再借道吐蕃?

李世民沉思片刻,道:“既然吐蕃不行,那就走南詔吧,遠是遠了點,而且路途難走,但南詔與我大唐的關係不錯,跟他們說一下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那如何讓這兩位王子回去之後掌權呢?”

“這個也不難,他們在天竺還是有一定威望的,怕就是怕他們被那些諸侯斜坡,然後相互混戰,派我大唐將士護送他們回國,之後再幫他們進行一定的討伐,諸侯自然不能幫他們都除去了,讓他們有一定的實力就行了。”

“聖上所言甚是,只是派何人前往為妥?”

這個問題有點麻煩,李世民想了想,但卻不能決定,道:“你先回去吧,朕決定後再通知你。”

“喏。”

皇宮漸漸安靜了下來,李世民卻陷入了沉思,如今朝中,有能力幫助天竺兩位王子重返天竺,並且建立政權的人能有幾個?

多是肯定不多的。

既要能打仗,還能夠治理國家,而且必須對大唐忠心耿耿才行。

這樣的人有李靖,李績,長孫無忌等等。

像程咬金、尉遲恭這些猛將是不行的,讓他們打仗行,但治理國家不行,他們沒有那個本事。

只是這些能行的人中,李世民是最為忌憚李靖的,拍他去其實很合適,只是李靖年紀大了,前幾天見他的時候,李世民發現他突然憔悴了許多,這讓他覺得很對不起他,快十年了吧,他一直都在壓制李靖,這些壓制讓他這個大唐軍神的心情很壓抑,所以也就自然衰老的快了許多。

去天竺路遠,他怎好再讓李靖長途跋涉?

至於長孫無忌,朝中大小事務離他不得,那麼能用的人也就只有李績了,不過除了李績,還得再加上王玄策,兩個王子,他們每人須得扶持一個才行。

對於王玄策,李世民這一年時間裡也是有所瞭解的,是個很不錯的將才,而且處理事情也不錯,關鍵他還是李靖曾經推薦的人,讓他去,李世民是放心的,而且沒有任何的私心,只是想讓他幫大唐做事而已。

至於李績,他卻有那麼一點點算計在裡面。

這個李績是個很聰明的人,當年在隋末的時候,他就是瓦崗寨的軍師,後來跟了大唐,也是屢建奇功,不過他這個人有一點不好,那就是性子比較野,畢竟當年是土匪出身嘛,而且還是個很聰明的讀書人,跟程咬金、尉遲恭那些武將不一樣。

讀書人心思多,萬一自己駕崩了,程咬金這些人可能會忠於新皇,但是這個李績可就不一定了,想讓他對新皇感恩戴德,需要做些手段才行。

本來,李世民是準備等自己病情再惡化一點的時候,就把李績外放的,不過如今發生了這事,他倒也不用外放了,直接把李績派到天竺去就行了。

等李治登基後,把他再招回來,那時他必定對李治感恩戴德,也就會用心輔佐李治了。

這樣想好後,李世民便派人分別給李績和王玄策下了詔令,與此同時,把太子李治給宣進了宮。

秋風蕭瑟,皇宮更是顯得毫無生氣,李治進宮之後,李世民道:“父皇把李績給派到了天竺,你對這事怎麼看?”

聽到這個,李治有點不解,道:“李大人是我大唐不可多得的棟樑之才,父皇為何把他派去天竺?”

見此,李世民道:“為了你以後能夠多一個可用之人,為我大唐以後能少一個麻煩之人。”

“父皇的意思是?”

“李績很聰明,打仗治國是把好手,但你於他並無多少恩情,父皇擔心等你登基,恐難服他,如今我把他派到天竺去,等你登基之後再宣他回京,授予高官,他必定